超音頻感到加熱的道理:工件放到感到器內,感到器通常為輸入中頻或高頻交換電(1000-300000Hz或更高)的空心銅管。發生交變磁場在工件中發生出同頻次的感到電流,這類感到電流在工件的散布是不平均的,在概況強,而在內部很弱,到心部靠近于0,操縱這個集膚效應(集膚效應也被稱之為趨膚效應或概況征象,當直流電經由過程一導軌時,導體截面上各點的電流密度是平均的。當交換電經由過程導體時,導體概況處的電流密度較大,導體內部的電流密度較小。實際生產中要根據技術要求和工件的幾何特征選擇合適的振蕩頻率的感應加熱設備,以達到感應加熱的理想效果。當高頻次電暢通過導體時,導體截面上的電流密度差加倍增大,電流首要集合在導體概況,這類征象稱為趨膚效應。)可以使工件概況疾速加熱,在幾秒鐘內概況溫度上升到800-1000℃,而心部溫度降低很小。
應用領域
1.各種高強度螺栓、螺母的熱鐓;
2.各種齒輪、鏈輪、軸類的淬火;
3.各種半軸、板簧、撥叉、氣門、搖臂、球頭銷等汽車配件的淬火。
4.各種內燃機配件、減速面配件的淬火。
5.各種鉗子、刀剪、斧頭、錘子等手工工具的淬火。
6.各種金鋼石復合片鉆頭的焊接;
7.各種硬質合金刀頭、鋸片的焊接;
8.各種截齒、釬頭、鉆桿、煤鉆頭、風鉆頭等礦山。
同為感應加熱范疇,加熱原理完全相同,也同樣使用電加熱的形式,而應用范圍中有細致上的差別,比如在淬火領域有明顯區別,了解這些細微的差別,有助于我們更系統的選擇適合頻率的感應加熱電源,使得感應加熱電源在有效的范圍內得到更充分的利用。5~2mm主要用于要求淬硬層較薄的中、小型零件,如小模數齒輪、中小型軸等。所以高頻感應加熱設備、超音頻感應加熱設備、中頻感應加熱設備其中應用在淬火方面的主要區別在于:
按頻率區分
高頻感應加熱設備:電流頻率在100~500 kHz
超音頻感應加熱設備:15~50KHZ
中頻感應加熱設備:電流頻率在1KHz~10KHZ
頻率越高,加熱電流在工件表面透入深度越淺,加熱深度越淺;頻率越低,透熱性越好。實際生產中要根據技術要求和工件的幾何特征選擇合適的振蕩頻率的感應加熱設備,以達到感應加熱的理想效果。
按器件區分
高頻感應加熱:晶體管/電子管(高頻屬于高電壓低電流變頻)
超音頻感應加熱:IGBT
中頻感應加熱:KGPS可控硅
按諧振輸出方式區分:
高頻感應加熱設備:電子管/晶體管 多采用并聯諧振
超音頻感應加熱設備:IGBT 采用串聯/并聯諧振
中頻感應加熱設備:KGPS可控硅多采用并聯諧振輸出
按淬火層深區分:
高頻感應加熱設備:0.5~2mm 主要用于要求淬硬層較薄的中、小型零件,如小模數齒輪、中小型軸等。
超音頻感應加熱設備:1.5~4mm
主要用于齒輪、鏈輪、軸類淬火。各種半軸、板簧、撥叉、氣門、搖臂、球頭銷等汽車配件的淬火。各種內燃機配件、減速面配件的淬火。機床行業的機床床面導軌的淬火處理(車床、銑床、刨床、沖床等)。各種鉗子、刀剪、斧頭、錘子等手工工具的淬火。
中頻感應加熱設備:3~6mm主要用于要求淬硬層要求較深的零件,如中等模數的齒輪、大模數齒輪、直徑較大的軸等。中頻用于稍大些的工件。
總結:不論是中頻,還是高頻,亦或是超音頻都屬于感應加熱范疇,加熱的原理完全相同,只是振蕩頻率不一樣,不同頻率加熱層深不一樣,硬化層深也不一樣,隨著交變電流頻率越高,感應電流的透入深度不同而已。4、種木工刀具的焊接,如各種木工刨刀、銑刀和各種木工鉆頭的焊接。實際生產中要根據使用需要多少的硬化層深度,多少大小的工件而選用不同的頻率感應加熱電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