擬定總體方案,確定機器人的結構形式,并據此進行初步的傳動結構設計,零件結構設計,三維建模。要求設計者對機器人常見的結構形式,常見的傳動原理和傳動結構,減速器的類型和特點非常的熟悉和了解,要有較強的結構設計能力和經驗。
對減速器的結構類型,性能參數的含義有深刻理解,會對減速器進行選型和計算校核。要會對減速器進行檢測、測試,檢測的內容主要包括噪音、抖動、輸出扭矩、扭轉剛度、背隙、重復定位精度和定位精度等。減速器的振動會引起機器人末端的抖動,降低機器人的軌跡精度。減速器振動有多種原因,共振是共性的問題,機器人企業必須掌握抑制或者避免出現共振的方法。
焊接機器人主要承擔焊接工作,不同的工業類型有著不同的工業需求,所以常見的焊接機器人有點焊機器人、弧焊機器人、激光機器人等。汽車制造行業是焊接機器人應用廣泛的行業,在焊接難度、焊接數量、焊接質量等方面就有著人工焊接無法比擬的優勢。
機器人具有多維度的附加功能。它能夠代替工作人員在特殊崗位上的工作,比如在危險領域如有毒區域、污染區域、高危未知區域進行探測。還有人類無法具體到達的地方,如患病部位的探測、工業瑕疵的探測、在救災現場的生命探測等均有建樹。
工業機器技術涉及的學科相當廣泛,歸納起來是機械學和微電子學的結合-機電一體化技術。第三代智能機器人不僅具有獲取外部環境信息的各種傳感器,而且還具有記憶能力、語言理解能力、圖像識別能力、推理判斷能力等人工智能,這些都是微電子技術的應用,特別是計算機技術的應用密切相關。
生產自動化的進一步發展是柔性啟動化。工業機器人可隨其工作環境變化的需要而再編程,因此它在小批量多品種具有均衡柔性制造過程中能發揮很好的功用,是柔性制造系統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工業機器人在上下料領域的應用
上下料機械手主要實現機床制造過程的完全自動化,并采用了集成加工技術,適用于生產線的上下料、工件翻轉、工件轉序等等。在國內,機械加工很多就是用專機或人工進行機床的上下料,這在以前或許還是很適合的,但現在科技日新月異,產品更新迭代更快,這種傳統的模式就暴露了很多的問題。其一,專機面積大,維修不方便;其二,柔性不足,很難滿足現在的產品結構調整;其三,人工勞動強度大會導致事故,而且人工上下料穩定性不夠。因此上下料機器人橫空出世,逐漸進入我們的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