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圍護結構對建筑保溫起到決定性的作用,但其中的熱橋問題往往是人們所尤為容易忽略的。當代建筑因為追求造型的變化,立面,上的凹凸進退增多,突出墻體、屋面的構件也越來越多,外飄窗得到了廣泛的使用,這些設計手法豐富了建筑造型,卻無形中增加了熱橋的產生,對建筑節能帶來不利的影響。產生熱橋的原因主要有兩個:一是因為該部位的傳熱系數比相鄰部位的傳熱系數大得多,熱阻小,保溫性能較差;二是因為該部位的受熱面積遠小于其散熱面積,從而失熱過多,內表面溫度較低。
在防止熱橋產生的構造處理方法上,墻體的外保溫比內保溫更為有效,可避免室內外溫差增大,保持較為穩定的室溫和舒適度,防止保溫層受潮,避免熱橋的產生。實踐證明,在采暖期采用相同厚度保溫材料的外保溫要比內保溫減少約15的熱損失,而在夏季,墻體的外保溫做法還能減少太陽輻射熱和室外熱空氣與外墻的表面換熱,隔熱效果也優于內保溫做法。
建筑外圍護結構的主體是墻體,墻體所用材料的保溫性能直接影響著建筑的耗熱里。通常情況下,在建筑墻體設計時,多以實心粘土磚為墻體材料,其保溫性能不能夠滿足設計標準和要求。國際規范標準規定,在建筑物形體系數,即建筑物與室外大氣接觸的外表面積與其所包圍的體積的比值小于0.3時,其傳熱系數不應超過1.16W/ (m^2·K ),但是目前常用的內抹灰磚墻的傳熱系數都大于上述節能標準數值。因而,在保有節能理念的前提下,進一步推廣空心磚墻及其復合墻體技術十分必要。
外墻自保溫系統是墻體自身的材料具有節能阻熱的功能,加氣混凝土砌塊是當前使用較多的,尤其是砂加氣混凝土砌塊,這些砌塊里面有許多封閉小孔,保溫性能良好,其中較為典型的是伊通自保溫系統,它利用伊通塊或伊通板直接作為建筑物的外墻、內墻、屋面,從而達到保溫節能效果。它可以將圍護和保溫合二為一,不需要另外附加保溫隔熱材料,一方面滿足了建筑要求,另一方面又達到保溫節能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