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棚膜滴水的辦法:
1、選用無滴膜
由于目前市場上無滴膜價格是普通薄膜的兩倍,很多菜農仍習慣使用普通薄膜。選用無滴膜,雖然在薄膜上的一次性投入增加,但棚內滴水少、濕度小、病害發生輕、噴藥少,蔬菜產量高、質量好。因此,使用無滴膜雖然增加了棚膜成本,卻使得后期投入降低,并增加了收入,純收入水平1反而增加。
2、在建新棚時,要注意棚體結構建造,增大棚面角
薄膜上露珠的產生是不可避免的,增大棚面角可以使得露水沿著薄膜流下,而不是形成大的水珠落下。另外,在新上棚膜時,要注意將棚膜扯緊,使棚膜平整,也可以減少棚膜滴水。
3、可噴灑豆面水或無滴劑
若發現棚膜上水珠較多,可以在薄膜上噴灑無滴劑(有機硅助劑等)或豆面水。要注意在噴霧前先通風,待大棚薄膜上水珠干后,均勻噴灑到棚內膜表面,每平方米薄膜噴液120-150ml,待水膜干后再關閉通風口,這樣可使薄膜在半月到一月內滴水明顯減少。
以前我們所使用的塑料大棚膜強度偏低,耐久性差,一般使用兩年,且抗雹、抗風性差,有的每年夏季還要拆卸,十分麻煩。有些時候為了減少成本還會給大棚膜進行修補,那么修補的方法有哪些呢?
一、水補法,把破損處擦洗干凈,剪一塊比破損地方稍大的無破洞的薄膜,蘸上水貼在破洞上,排凈兩膜間的空氣,按平即可。
二、紙補法,農膜輕度破損,用紙片蘸水后趁濕貼在破損處,一般可使用10天左右。
三、糊補法,用白面加水做糨糊,再加入相當于干面粉重量1/3的紅搪,稍微加熱后即可用來補膜。拆棚后的薄膜要采用持久修補法。質地較厚的薄膜發生破損,可用質地相同的薄膜覆蓋在上面,用細線密縫連接。
四、熱補法,把破損處洗凈,用一塊稍大的薄膜蓋住破洞,再蒙上2-3層報紙,用電熨斗沿接口處輕輕熨燙,兩膜受熱喀化,冷卻后便會粘在一起。
五、膠補法,把破洞四周洗千凈,用毛刷蘸膠水涂抹,過3-5分鐘后,取一塊質地相同的薄膜貼在上面,膠水干后即可貼牢。熱補法和膠補法補膜效果好,但縫補法不但漏氣,而且容易拉開,對質地不是較厚的薄膜不要選擇用。
六、冬暖式日光溫室
全國人民早先吃的反季節蔬菜都是用這種帶后墻的日光溫室生產數來的。這種溫室白天利用后墻吸熱、夜間散熱,真正可以在北方地區實現不加熱的情況下越冬生產蔬菜。
溫室大棚發展到今日配套產品和制作使用經驗等都已經比較成熟,種植戶等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來進行個別部位的設計。
日光溫室大棚的結構主要是由墻體、后屋面、前屋面三大部分構成。
1、其中墻體又分為后墻和兩面山墻。后墻指平行于日光溫室屋脊,位于蔬菜溫室大棚北側的墻體。山墻指垂直于日光溫室屋脊的兩側墻體。墻體主要有三方面的功能:一是保溫,二是蓄熱,三是支撐后屋面和前屋面。
2、后屋面主要是指后墻與屋脊之間的斜坡,又稱后坡,它是利用保溫性能比較好地材料鋪制而成,后屋面的主要功能是保溫。
3、前屋面主要是指由屋脊至溫室大棚采光屋面,又稱采光屋面。它主要是由骨架、透明覆蓋物和不透明覆蓋物三部分構成。骨架主要起支撐作用,透明覆蓋物主要用于采光,不透明覆蓋物主要用于夜間保持棚內合理的溫度與濕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