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方攻球至中路追身,因受身體妨礙削球此較困難。
具體削法有如下幾種:
1、單步讓位反手:來球在中路偏左的位置,或本人善于用反手削中路球者,皆用此法。
①左腳向右后方撤半步或一步,腰帶動身體略向左轉。
②上臂靠近身體右側,前臂上提引拍至胸高,拍形豎直,
③觸球瞬間,上臂內旋、肘稍支出,前臂隨身體向右下前方削出。
2、單步讓位正手削:來球在中路偏右,或習慣于用正手削中路球者,皆用此法。
①右腳向左后方撤半步或一步,腰帶動身體向右轉動。
②上臂靠近身體,前臀向右上方提起,拍形豎直。
③觸球瞬間,前臂隨身體向下用力為主,手腕控制好拍形并有一摩擦球動作。
3、換步讓位反手削:右足先向右移半步,左足再隨之向右后方移半步或一步,腰帶動身體略向左扭轉,騰出位置用反手削。 此種讓位方法比單步讓位法騰出的空間大,利于手臂動作,但無單步讓位快。
4、換步讓位正手削:許多選手采用此法。因為正手削球調節的空間比反手大。
①移步方法:左足先向左跨半步,右足再隨整個身體的右轉向右后方移半步或一步。
②收腹含胸法:來球迅速,直沖中路,來不及移步讓位時,可迅速收腹、含胸、提踵(有時甚至雙足騰起)同時提拍上舉,再向前下方用力將球削出。
一、正確的引拍是在你盯球預判的基礎上,與步法的移動和身體的轉動是同時進行的。換句話說,在移動身體的同時,完成轉身和引拍。
二、來球速度決定引拍幅度的大小,來球速度越快,反應時間越少,引拍的幅度越要小一些,甚至不引拍,靠身體轉動和手臂直接擊球。反之,引拍的幅度可以大一點。
三、距離球臺的近遠決定引拍幅度的大小,距離球臺越近,引拍的幅度越小,反之幅度越大。
四、來球的旋轉性質決定引拍的高低,下旋球,你的引拍至少要比來球低,下旋越強烈,引拍越低于來球。反之,如果是上旋球,你的引拍與來球等高或不低于來球,上旋越強烈,引拍越高,上旋特別強烈的來球,從上至下擊球你才能保證回球不出界。
五、來球反彈起來的高低程度決定引拍的高低,來球越高,引拍越高,反之來球越低,引拍越低。
俗話說:練武不練功,到老一場空。這句話對乒乓球運動同樣適用,沒有基本功作支撐,再強的技術都發揮不出應有的威力。
手功
把握擊球質量的重要環節還是手功,只有手法到位,旋轉、落點、球速才有保障。不單是要控制好手指、手腕、手臂的移動,發力大小及力量的感知也同樣重要。想要做好這些可以進行兩方面的練習:①培養球感。用各種方法提高發球的質量,增加對方接球的難度,使對方回球質量不高,從而為搶攻創造條件。想要準確的把握擊球力量、擊球角度與擊球速度,簡單的辦法就是對墻擊球,擊球的時候要感受力量、角度的變化,形成球感。②多技巧擊球練習。找一位陪練在球桌上給自己喂球,接球后嘗試用不同手法、不同技術擊球,注意控制球的落點及弧線,感受擊球時手上的力量,形成肌肉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