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冷鮮肉的生產
1、工藝流程
屠宰-預冷-分割-預冷-保鮮等-精加工-包裝-儲存-運輸-銷售。
從到餐桌,冷鮮肉大致經歷如下過程:產地檢驗合格的生豬屠宰,品質檢驗合格后,0—4℃下冷卻排酸24—48h。在冷卻間0~4℃下分割、包裝,然后經冷藏車0—4℃下運往批發、零售點,在冷藏展柜0—4℃展賣。后,消費者購買后0—4℃下保存。整個冷鮮肉的生產過程始終在0—4℃,形成冷鮮肉特有的冷卻鏈系統,各個鏈條緊密相連,不曾間斷。基礎做法1、豬肉要斜切,豬肉的肉質比較細、筋少,如橫切,炒熟后變得凌亂散碎,如斜切,即可使其不破碎,吃起來又不塞牙。
2、冷鮮肉的加工方法
冷鮮肉的加工有以下幾種方法。
(1)冷鮮肉的生產常用冷風機進行吹風冷卻,需在特定的冷庫中進行。庫內保持黑暗以免光線加速脂肪氧化,防止霉菌和微生物,可裝紫外線燈,每晝夜照射5h,冷鮮肉加工不能使,肉體需吊掛或鋪于涼肉架上,保持3~5cm的距離,不得堆積,入貨前凍庫溫應保護-2℃,進肉后保持0~4℃,在相對濕度86%一90%,空氣濕速0.15~0.5m/s的環境下,經過14—20h,當肉的中心溫度達到0~4℃即可。因為一旦出現生鮮豬肉的貨源積壓就會導致生鮮豬肉名不副實,產生滯銷的情況,那樣就會直接影響著經營者的經濟利益。
(2)采用二段冷卻工藝。段冷卻在-20℃以下,時間1.5—2.5h,第二段冷卻0—4℃,時間10~12h,第二段冷卻的肉干耗比冷卻少40%。
(3)速冷卻加工方法。可縮短冷鮮肉加工時間,減少干耗,即將肉放入-6℃以下的冷卻間4h左右,當肉尚未而中心溫度降到6℃左右時,即將溫度升高到-1℃相對濕度90%,約10h即可完成。
豬肉是餐桌上常見的食品,不僅富含蛋白質及脂肪、碳水化合物、鈣、鐵、磷等營養成分,而且經過烹調加工后肉味特別鮮美 。所以,不管男女老少,大家都很愛吃。
知道哪種豬肉美味,剩下的就是挑喜歡的帶回家。不過想挑塊放心的豬肉,可不是那么簡單的,添加劑、、豬飼料、注水豬肉、死豬肉……坑這么多,你可得長心眼!究竟怎么選?“秘籍”告訴你……
手指按。好的或新鮮的豬肉,脂肪潔白有光澤。肌肉色澤均勻,外表微干或微濕潤。用手指按一按,凹陷能迅速恢復。
看表皮。表皮有紅點或出血點多為病死豬肉,豬皮厚而毛孔粗的且肌肉顏色暗紅的,多半是母豬肉。
看肌肉。肌肉之間有淤血的,多半是屠宰之前就的,是因為放血不干凈造成的。肌肉顏色艷紅或深紅的,多為添加一類的所導致。顏色灰白的,注水肉的可能性大,拿起豬肉看放肉的案板上是否有水漬就可判斷。
聞。新鮮的豬肉有種肉鮮的正常氣味。不新鮮的豬肉有氨味或酸氣。
用水煮。煮肉的湯應透明清澈,油脂團聚于湯的表面,具有香味。如果不是則不是新鮮的豬肉。
注水豬肉。把衛生紙緊貼在豬肉的表面,等紙張全部浸透后取下,然后點上火。如果那張紙燒盡,證明豬肉沒有注水;如果燒不干凈,燃燒時還發出“啪啪”聲,就證明注水了。
有關冷鮮肉和凍豬肉的要求
冷鮮肉的有關要求
1、每批冷鮮肉產品應隨車附表,標明屠宰廠名稱、生豬飼養基地名稱、運輸目的地(或企業)、檢疫檢驗證明、數量、車號及業務員(經手人)姓名。每批鮮豬肉產品在運輸過程中必須懸掛、密閉、冷藏,并整車簽封。
2、每扇冷鮮肉(即白條肉)上應有肉品品質檢驗合格章,并在其下方2-3厘米處加蓋每批豬源的飼養基地編號yinzhang。
3、冷鮮肉產品進入市場時,由動物檢疫部門派駐批發市場的動物檢疫員啟封。直接進入連鎖店、超市、菜市場時,由商場質檢人員啟封并備案,動物檢疫部門定期監督檢查。
凍豬肉的有關要求
1、凡進入市場的冷鮮肉,必須是生豬屠宰廠生產。
2、凍豬肉必須來自非疫區,肉品經檢疫、檢驗合格,符合=》標準的規定。
3、貯存、經營凍豬肉的冷庫必須符合《冷庫設計規范》標準的規定,貯存能力達到2000噸以上。
4、凍豬肉運輸(火車、汽車)必須在-8℃以下,車廂經清潔、消毒,達到衛生要求。
5、凍豬肉產品必須有縣以上動物檢疫部門出具的產品檢疫合格證、消毒證。
6、小包裝凍豬肉產品必須標明生產企業名稱、地址、產品名稱、執行標準、商標、生產日期、保質期、凈含量、批號等,其標注應符合的規定。包裝材料應符合衛生要求。
7、經營凍豬肉產品,必須建立嚴格的登記和臺賬制度,有關部門將進行抽樣檢測,不合格的產品將按照國家有關規定進行封存、無害化處理直至銷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