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地基處理的方式說簡單也簡單,說復雜也復雜,任何看起來簡單的事情那一定是做足了前期的準備工作,就如同臺上10分鐘,臺下十年功,也是要靠技術來支撐的。重慶強夯地基處理技術簡單總結就是將預先設計好重量和直徑的夯錘上升至一定高度后(不低于6m的高度),使其垂直下落夯實土地,提高地基的承載力。這種技術的原理是利用50-300t的夯錘重量讓土層中的縫隙壓縮,使地基更加穩定。近些年重慶強夯施工處理的方式在建筑工程中使用廣泛,大小工程中都不泛強夯施工隊的身影,那么強夯地基處理的技術是怎么定義的呢?
夯擊點的分布應當是按照梅花形或者正方形的網格狀排列,夯擊次數和夯擊遍數應當嚴格按照設計要求,遍夯擊完成之后,在次夯擊的航機電間隙進行第二遍夯擊,少需要夯擊三遍。
遍夯擊完后需要多長時間再進行第二次夯擊要根據重慶強夯后產生的水壓力消散的快慢來決定,顆粒土層含水量高間隔時間一般需要半個月到一個月,粘土和回填土則是半個月,如果是含水量少的沙土或者碎石地基,應當連續不斷的進行重慶強夯施工不要間隔,達到化加固地基的目的。
具體的時間也不能一概而論,依舊是以實際情況為準,時間上僅作一個參考。
按設計規定的夯擊次數及控制標準,完成一個夯點的夯擊;重復步驟3)至6),完成遍全部夯點的夯擊;7) 用推土機將夯坑填平,并測量場地高程;8) 在規定的時間間隔后,按上述步驟逐次完成全部夯擊遍數,用低能量滿夯,重慶強夯將場地表層松土夯實,并測量夯后場地高程。重慶強夯施工過程中應有專人負責下列監測工作:1)開夯前應檢查夯錘重和落距,以確保單擊夯擊能量符合設計要求;2)在每遍夯擊前,應對夯點放線進行復核,夯完后檢查夯坑位置,發現偏差和漏夯應及時糾正;3)按設計要求檢查每個夯點的夯擊次數和夯沉量。施工過程中應對各項參數及施工情況進行詳細記錄。
點距布置:遍夯點間距為12m*12m梅花狀布置,第二遍點位于遍點中間位置,第三遍點和第四遍點分別位于中心位置。滿夯為1/4錘印搭接。有效加固及影響深度,強夯有效加固深度: h=KMH/10b=2htgθ+1
式中:h—有效加固深度(m)
K—有效深度修正系數,其值為0.4~0.9;
b—有效加固寬度(m)
θ—壓力擴散角,一般取θ=22°~30°
M—錘重(t)
H—夯錘落距(m)
根據《建筑地基處理技術規范》及回填土性質,本強夯有效加固深度修正系數為0.75
重慶強夯試夯:選定一塊20m×20m=400m2區域為試夯區,根據設計技術要求在試夯區采用相應夯擊能進行試夯,依據施工技術規范,做好試夯時的各項記錄工作,觀察每一擊的夯沉量,以確定后期施工技術參數;
試夯區的選擇根據現場情況來決定。本工程終技術參數須通過重慶強夯試夯檢測后確定。
施工順序:按照由內到外、由深到淺的順序進行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