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2B電商帶動傳統企業改革,改變采購模式成關鍵
在傳統制造業中,對外采購貨物或服務一般占產品總成本的50%~70%,隨著供應鏈的發展和外包的深入,這一比重還將上升。有統計表明,采購環節節約1%,企業利潤將增加5%~10%,采購環節管理的好壞,已成為企業降低成本,提升運營效益的關鍵因素。面臨“原材料成本上升、市場競爭加劇、利潤空間下滑”的重重壓力的中國制造企業,尤其應該重視采購環節管理。找鋼網在移動端有非常多的應用場景,比如說我們的物流平臺,三千多家承運商每天在APP里競價,我們不需要任何人工介入,貨主端APP在線下單率超過50%。
隨著現代B2B電子商務的廣泛應用,電子采購作為電子商務中重要的部分,通過互聯網,借助電子化、信息化通訊手段可使傳統的采購活動更加方便、快捷,實現物流、信息流、資金流的協調同步,提高企業的運作效率,降低采購成本,從而加速傳統企業互聯網轉型的腳步。對于從渠道改革這個點進入的B2B平臺,要特別關注客戶留存率、庫存周轉率、資金安全這三個指標。
眾所周知,傳統企業的互聯網轉型之路十分艱難,但采購作為一個對外協同的工作來講是容易與互聯網聯系在一起的。通過B2B電子采購采購平臺,為企業營造一種透明、、安全、低成本運作的信息化的采購模式,使成本高、不透明、效率低等問題得以解決,并通過數據挖掘和數據分析來進行需求和計劃預測,把供應鏈打造成為企業競爭力。未來5到10年的B2B新時代,將發生新渠道、新物流、新金融、新系統和新制造五個方面的全方面變革。
如果只看中心化那世界其實是很悲觀的,如果只看去中心化那世界則是過于樂觀的。未來更可能是這兩者疊加出來的一種形態。
在上述那種經濟模式里,兩類人能夠很好的找到自己的位置一類是在中心化一端的人,這里會聚集傳說中的那些精英;一類是在去中心化一端的人,這里會聚集非常多的手藝人。
這也許是中國會要面對的挑戰。中國人口構成里主要的是農民、農民工與工人,并不具備提供個性化服務的能力,如果上述分析是對的,那意味著非常多的人其實在中心化與去中心化的模式里找不到自己的位置。兩者都不靠就會變成需要同科技做競爭,而工廠的工人同工業4.0的趨勢相競爭長線來看是不可能勝出的,作為結果這些人就很可能會被甩到社會的邊緣。這種挑戰因為來自于科技的發展而不可能被回避。就像域名資源是有限的一樣,平臺所可能依托的東西其實是有限的,至少在一定技術水平上是有限的。
當然國家與國家間的發展是不平衡的,在漫長的過渡期里可以通過向其他地區輸出產能來緩解這問題,但這不是解決之道。
社會不太可能開倒車,所以互聯網對社會而言也許更像是一場帶著陣痛的變革。與此同時互聯網對信息傳播方式的影響則會為變革里注入更多的變數。
新興業務尋求突破
盡管大方向保持不變,但新業務在兩家巨頭財報中也占據了不小的位置,技術優勢也被視為未來攻城略地的關鍵。
財報顯示,阿里云2016/2017財年營收達66.63億元。自2015/2016財年季度以來,阿里云已經連續8個季度保持超過的高速增長。2016/2017財年第四季度單季度營收為21.63億元,而在上一財年,阿里云整體營收為30.19億元。財報還透露,阿里云用戶已經從互聯網企業拓展至大型企業,覆蓋金融、媒體、零售、制造、能源、等行業。做iPhone這類創新需要天才的創造力,但大多的時候定位平臺需要點“猜謎”和“想象”的能力。
作為新零售的重要組成部分,不斷提升的科技增值服務在2016/2017財年第四季度中繼續得到加強。從2015年11月份起,平臺開始應用人工智能,通過聊天機器人來處理海量消費者查詢。截至2017年3月份,人工智能技術每日能夠實時處理數以百萬計的消費者查詢。與此同時,阿里云的人工智能創新也為行業帶來了新的可能性。比如,ET大腦正協助醫生向等多種疾病發起挑戰。在前沿技術領域,網商銀行采用技術在專有云上完成了加密通訊試點。阿里云總裁胡曉明表示:“阿里云現階段的首要目標是保持對新技術的投資,并將在亞洲市場的優勢擴展至?!蹦壳埃⒗镌圃诿绹鞑?、美國東部、歐洲、中東、新加坡、香港等14個地域設有數十個飛天數據中心,覆蓋主要互聯網市場。目前,各式各樣垂直、水平,同業、異業的B2B電商共同形成的電子交易市場已將全球企業連成一體,迅速地與分布在世界各地的物資供應商進行溝通,縮短生產廠商與終客戶之間供應鏈上的距離,并在網上完成搜尋、比價、下單、簽約,甚至監督產品與服務的品質。過去一年中,阿里云在海外市場的規模增速超過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