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60年代,工業機器人發展迎來黎明期,機器人的簡單功能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機器人傳感器的應用提高了機器人的可操作性,包括恩斯特采用的觸覺傳感器;托莫維奇和博尼在世界上起初的“靈巧手”上用到了壓力傳感器;麥卡錫對機器人進行改進,加入視覺傳感系統,并幫助麻省理工學院推出了世界上獨有的帶有視覺傳感器并能識別和定位積木的機器人系統。此外,利用聲吶系統、光電管等技術,工業機器人可以通過環境識別來校正自己的準確位置。
從市場規模來看,2019年我國工業機器人市場規模達到57.3億美元,預計到2021年將達到66.3億美元。從工業機器人應用結構來看,目前搬運仍然是機器人的首要大應用領域,占機器人應用整體的38%,其次是焊接機器人,占比為29%,第三為裝配機器人,占比為10%。從工業機器人各細分產品來看,多關節機器人在中國市場的銷量依舊占據首位的位置。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多關節機器人銷量9.6萬臺,占總銷量的66.67%。
工業機器人是實現柔性自動化的基礎設施,越來越靈活的機器人產品滿足工廠的需求,有利于加快企業對市場的響應速度。工業機器人發展前景表明,易于使用的機器人可以很容易地集成到生產過程中,使工業機器人在許多行業中得以部署,以維持生產。
除了專門設計的工業機器人外,一般工業機器人在執行不同的作業任務時具有較好的通用性。比如,更換工業機器人手部末端操作器(手爪、工具等)便可執行不同的作業任務。
機器人作為一種具有高度柔性的自動化裝備,對提高制造生產線的柔性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它作為現代制造業的主要自動化裝備在制造業中廣泛應用,工業機器人及其自動化成套設備的擁有量和水平是衡量一個國家制造業綜合實力的重要標志之一,機器人及其自動化成
套裝備已成為目前國內外極受重視的高新技術應用領域。目前,國際上的工業機器人公司主要分為日系和歐系。日系中主要有安川、0TC、松下、FANUC、 越、川崎等公司的產品。歐系中主要有德國的KUKA、CL0OS,瑞典的ABB,意大利的COMAU及奧地利的IGM公司。據聯合國歐洲經濟會(UNECE)和國際機器人聯合會(IFR)的統計, 1960 2006年底,已累計安裝175萬多臺,從20世紀下半葉開始,世界機器人產業一直保持著穩步增長的良好勢頭,世界工業機器人市場前景非常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