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品潤滑油是由基礎油和添加劑調合而成的。基礎油又分為礦物基礎油和合成基礎油兩類。
合成基礎油,用化學方法合成,性能比礦物基礎油好,能滿足礦物油所不能滿足的某些使用要求,但成本昂貴,目前使用范圍十分有限。
礦物基礎油,由石油煉制而成,應用廣泛,占基礎油的95%以上。船用潤滑油幾乎是礦物基礎油調制而成。
為了得到不同性質的基礎油,需進一步分餾重油將其分割成窄餾分。但是重油沸點高達300~700℃,若仍用常壓分餾,某些烴類會裂化分解,無法得到所需的潤滑油餾分。因此,將重油加熱后進一步減壓分餾(或稱低壓分餾)。
潤滑油有一套理化指標評價體系,反映潤滑品質優劣,指標達數十個,每個指標都有規定的測定方法和數值標準。
船用潤滑油的指標,主要有黏度、黏溫性能、凝點、閃點、堿值、黏度指數、傾點、油性和極壓性、水溶性酸及堿、抗乳化性、抗泡性、腐蝕性、化安定性、雜質、水分等等。選用船用潤滑油,主要考慮黏度、黏溫性能、凝點、閃點和堿值等五個指標。
黏度,即是潤滑油黏稠程度,是潤滑油重要的指標之一,常用運動黏度表示,常用單位是mm2/s。黏度對潤滑性能影響巨大,對于兩個摩擦面間楔形油膜的形成起決定性作用。黏度得當,不僅能保護發動機,而且提高其動力性能和經濟性,既是潤滑油分級的依據,也是選用潤滑油的主要依據。
多級潤滑油,能同時滿足2個黏度級,即其黏度既滿足含“W”的低溫黏度使用條件,又能滿足不含“W”的高溫使用條件,可冬夏通用。有資料介紹,多級潤滑油能降低發動機磨損和節省燃料,比同黏度級別單級潤滑油節省燃料2%~3%。
多級潤滑油廣泛應用于陸用,尤其是汽車、列車機車、保溫措施較差的小型船用柴油機,如救生艇發動機、應急發電機等。多級潤滑油的SAE標識,使用三段表示:例如SAE10W-40,表明按SAE黏度等級標準,同時符合10W和40兩個黏度等級指標。
在選用工業潤滑油時,需要考慮各種因素,其中基本性能和主要選用原則是粘度。在中轉速、中載荷和溫度不太高的工況下,應選用中粘度潤滑油;在高載荷、低轉速和溫度較高的工況下,應選用高粘度潤滑油或添加極壓抗磨劑的潤滑油;在低載荷、高轉速和低溫的工況下,應選用低粘度潤滑油;而在寬高低溫范圍、輕載荷和高轉速,以及有其它特殊要求的工況下,應選用合成潤滑油。
工業潤滑油的用戶是各行各業的企業,一般使用的品種多、用量大,不僅取決于產品的價格,而且取決于產品的質量和技術特性,同時更取決于技術服務的好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