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高頻淬火設備熱處理后的直線滾動導軌如何進行質量檢驗?
直線滾動導軌的加工流程為備料-鍛造-球化退火-機械加工-去應力退火-淬火、回火-半精機械加工-人工時效處理-精機械加工。其中的球化退火、去應力退火及淬火、回火熱處理常采用高頻淬火設備進行。本文簡單介紹了閥片的熱處理工藝分析及實施要點,希望對您的工作有所幫助。為了保證加工質量,對熱處理后的導軌進行質量檢驗是非常有必要的。
1、球化退火后,采用布氏硬度計檢測硬度,要求在179-207HBW范圍內;進行金相組織檢查,采用大型工具顯微鏡進行切片檢查,球狀珠光體為2-4級;還應進行變形量檢查,采用塞尺在檢測平臺上進行檢查,要求變形量≤2mm/全長。
2、去應力退火后,采用塞尺在檢測平臺上進行檢查,要求變形量≤0.3mm/全長。
3、淬火、回火后應進行:
a.硬度檢測,采用洛氏硬度計檢測,要求四個工作面硬度為58-63HRC。
b.金相組織檢測,要求淬火組織為馬氏體(1-5級)十殘余奧氏體十碳化物。
c.變形量應控制在≤0.3mm/全長。
經感應淬火設備淬火后的工件為什么要進行回火熱處理?
工件淬硬后加熱到AC1以下的某一溫度,保溫一定時間,然后冷卻至室溫的熱處理工藝稱為回火。凡經感應淬火設備淬火的鋼件一般必須立即進行回火。為什么要進行回火熱處理呢?
淬火后的工件進行回火的目的如下:
1、降低脆性,消除內應力。由于淬火鋼中的馬氏體和殘留奧氏體都是亞穩組織,而且馬氏體中尚存大量晶體缺陷(如高密度位錯,孿晶及空位等),以及淬火鋼中較大的殘留內應力等,它們都是不穩定因素,均有自發轉變為平衡組織的傾向。熱處理過程中,影響熱處理效果的因素有很多,如熱處理工藝、原材料等。如不及時回火,勢必會引起工件進一步的變形甚至開裂。
2、獲得所要求的力學性能。工件經感應淬火設備淬火后,雖然強度與硬度有極大提高,但其塑性、韌性卻明顯下降,而實際工件往往要求強度與塑性要有適宜的配合。我公司具有完善的售前、售后服務體系和的熱處理工程師,確保您無后顧之憂,無技術之憂。為獲得對工件要求的性能,可以用回火溫度來調整硬度,減小脆性,得到所要求的強度、塑性和韌性。
3、穩定工件尺寸。由于淬火鋼中的馬氏體和殘留奧氏體都是亞穩組織,具有自發轉變為穩定組織的趨勢,因而將引起工件的性能、尺寸和形狀的改變,通過回火可促使這些不穩定組織的轉變,達到穩定組織與尺寸的目的。
柄式銑刀是如何采用高頻淬火設備淬火的
高速具大多用鹽浴淬火,少部分用真空,這里介紹用高頻感應淬火工藝。
銑刀高頻熱處理采用WH-VI-16型設備及自制淬火機床,工件由固定,可以上下移動或轉動,可無極變速;用單圈感應器,感應器與工件之間的間隙為4--5mm.銑刀的材料為W18CR4V的高速鋼含有大量的合金元素,異熱性差,塑性較低,為減少銑刀的變形,防止開裂,并達到預期的淬硬層深度830-850℃預熱,1270-1290℃加熱。在操作方面,進行了如下的控制:工件在感應圈中旋轉,并從上至下移動連續加熱,再反向移動一次,待工件溫度達到預熱溫度的上限時停止加熱等待0.5-1min,以使工件預熱均勻,隨即進行淬火加熱,帶工件達到淬火溫度后。浸入60-80攝氏度的油中冷卻。量柱的具體加工工藝為:淬火-清洗-深冷處理-回火-清洗-中間部分感應加熱退火-矯直-穩定化處理-清洗。
回火工藝為560℃X1hx3次。3次回火后硬度63-65HRC,變形較小。直徑14.3mm*140mm的銑刀,在長度范圍內直線度小于0.5Mm,其余一些規格銑刀變形量≤0.10mm。
對高頻感應淬火的高速鋼銑刀進行了檢驗,淬火晶粒度為9級,過熱程度≤1級,金相組織為回火馬氏體及均勻分布的碳化物,少量殘留奧氏體,脫碳層小于磨削量。
高頻感應淬火的銑刀經生產時間考核,由原來只能加工一塊管板(每塊管板400余孔)提高到能加工4塊管板。
在高頻淬火的性能及特點上:
1、加熱快:快加熱速度不到1秒,(速度快慢可調節控制)
2、加熱廣:可加熱各式各樣的金屬工件(根據工件形狀不同更換可拆卸式感應圈)
3、安裝方便:連接電源,感應圈和進出水管即可使用;體積小、重量輕、使用非常方便
4、操作簡便:幾分鐘即可學會
5、啟動快:通水通電后即可啟動加熱
6、耗電少:比老式電子管高中頻設備節電70%左右,工件越小耗電量越小
7、效果好:加熱非常均勻(也可通過調節感應圈的疏密,使工件各部位獲得各自需要的溫度),升溫快,氧化層少,退火后無廢品
8、功率可調:無極調節輸出功率
9、保護全:設有過壓、過流、過熱、缺水等報警指示,并自動控制和保護
10、溫度可控:通過設定加熱時間及紅外線測溫儀,來控制工件加熱的溫度,這樣可把加熱溫度控制到一個技術點上,也可根據需要增加保溫功能。
11、安全性高:免除了產生近萬伏高壓的升壓變壓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