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度和相對濕度影響鹽霧的腐蝕作用。金屬腐蝕的臨界相對濕度大約為70%。當相對濕度達到或超過這個臨界濕度時,鹽將潮解而形成導電性能良好的電解液。當相對濕度降低,鹽溶液濃度將增加直至析出結晶鹽,腐蝕速度相應降低。試驗溫度越高鹽霧腐蝕速度越快。必要時,應有每件試樣的結果、每組平行試樣的平均結果或試樣的照片。國際電工IEC60355:1971《AN APPRAISAL OF THE PROBLEMS OF ACCELERATED TESTING FOR ATMOSPHERIC CORROSION》標準指出:“溫度每升高10℃,腐蝕速度提高2~3倍,電解質的導電率增加10~20%”。這是因為溫度升高,分子運動加劇,化學反應速度加快的結果。對于中性鹽霧試驗,大多數學者認為試驗溫度選在35℃較為恰當。如果試驗溫度過高,鹽霧腐蝕機理與實際情況差別較大。
鹽霧試驗是考核產品或材料抗鹽霧腐蝕能力的重要手段,試驗結果的科學性、合理性至關重要。影響鹽霧試驗結果穩定性和一致性的因素很多,要提高鹽霧試驗結果的有效性,試驗技術是關鍵。鹽霧顆粒越細,所形成的表面積越大,被吸附的氧量越多,腐蝕性也越強。因此試驗人員不僅需要具備扎實的知識和技能,還需要豐富的實踐經驗和對產品的了解,從化學和環境工程、材料、結構和工藝等多學科領域去認識鹽霧試驗,科學合理地表述試驗結果,更好地為產品選材、結構設計、工藝選擇、產品運輸存貯及使用提供有效的信息,提高產品或材料的抗鹽霧腐蝕能力。
為了滿足不同的試驗目的,可以采用多種試驗結果評價標準,如重量變化、顯微鏡觀察、機械性能等。通常試驗結果的評價標準,應由被覆蓋層或產品標準提出。對一般試驗,常規記載僅需考慮以下幾方面:a. 試驗后的外觀;b. 去腐蝕產物后的外觀;c. 腐蝕缺陷,如點蝕、裂紋、氣泡等的分布和數量。注:以上三方面可采用GB 6461—86《金屬覆蓋層 對底材為陰極覆蓋層腐蝕試驗后的電鍍試樣的評級》所規定的方法進行評定。試驗結果的評價對所測定的試驗結果與金屬基體上金屬和其他無機覆蓋層經腐蝕試驗后的試件和試件評級GB/T6461-2002技術標準、雙方協議進行對照,在標準范圍內則判合格,反之則判不合格。d. 開始出現腐蝕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