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辦理營業執照對企業的影響
1、進入工商黑名單
營業執照如果一年之內不進行審核,工商局就會對營業執照進行自動吊銷,并且部門會將法人和股東列為非正常黑名單。三年內不能擔任企業法人。
2、稅務稽查完稅情況
如果公司在有營業額的情況下,但在稅務部門那邊沒有稅收的憑證,并且還有需要繳納的稅款,就會產生滯納金,目前的標準是每天萬分之五。如果是個體戶每月交了定額稅,就不會不存在這個問題。
3、銀行造成的影響
銀行開立的公司專戶,每年都是要進行審核,并要需要繳納管理費。如果不注銷,銀行可能將法人納入征信黑名單,對法人的產生影響。如果是個人營業執照并且在銀行中沒有專屬的帳戶。在稅務沒有申請一般納稅人或小額納稅人,只每月在稅務購買定額,以上情況,且公司賬目不涉及債權、債務問題,公司不作注銷,壞結果就是三年內不能擔任法人。基本上不會涉及法律風險并且這樣的公司其實取消也很簡單。
營業執照的格式:
營業執照的登記事項為:名稱、地址、負責人、資金數額、經濟成分、經營范圍、經營方式、從業人數、經營期限等,我們平時日常生活中見到的營業執照格式、外觀都是一樣的,它的格式由統一規定。
變更營業執照經營范圍:
企業的經營范圍一經確定不得隨意變更,但如果企業需要進行變更經營范圍,應當自企業做出變更決議或者決定之日起30日內向企業登記機關申請變更登記。
創優營商環境對標提升舉措(2022版)
進一步減時間、減環節、減材料、優服務,不斷拓展“非接觸式”“不見面”辦稅繳費,年度納稅時間壓縮至80小時以內,征納成本明顯降低,稅法遵從度和社會滿意度大幅提高,全省納稅指標達到先進水平。
1.精簡增值稅計稅期間種類,簡并印花稅、土地增值稅等稅種征期。推進電子化、要素化申報模式,實現增值稅及附加稅費、消費稅、企業所得稅季度預繳自動預填申報。
2.推廣應用統一電子服務平臺,24小時在線免費為納稅人提供電子申領、開具、交付、查驗等服務。探索實行在代征稅款逐筆電子繳稅且實時入庫的前提下,向納稅人提供電子完稅證明。通過稅企直聯互動平臺等渠道,為企業群眾提供“一對一”稅費政策咨詢輔導服務。
3.推廣跨省異地電子繳稅業務,實現資質異地共認。持續推進省內跨區域經營納稅人涉稅事項全省通辦和市縣通辦。
4.對個人房改房、經濟適用房等保障性住房上市交易涉及補繳土地收益的,將土地收益補繳業務納入不動產交易登記辦稅繳費“一窗受理、集成辦理”范圍。實行不動產登記稅費、登記費“一卡(碼)清繳”,納稅人可通過、、支付寶、云閃付等方式一次性繳納,支付環節由3個減至1個。
5.將對納稅人延期申報的核準、匯算清繳結算多繳退稅、入庫減免退抵稅、誤收多繳退抵稅、增值稅高開票限額申請等5項主要辦結業務的平均辦理時間在稅務總局規定時限基礎上再壓縮40%。
6.實行稅務證明事項告知承諾制。探索實施高頻業務容缺受理。
7.依托稅企直聯互動平臺,向符合優惠條件的納稅人、繳費人自動推送稅費政策信息。進一步擴大稅收優惠政策備案改備查范圍。
8.強化自動填報功能,稅務部門審核增值稅期末留抵稅額退稅平均辦理時間壓縮至6個工作日。部門收到《稅收收入退還書》后,2個工作日內完成退庫。
這種轉賬方式千萬別用!稅務正在嚴查!
何為對公?何為對私?
公對公轉賬有同行轉賬和跨行轉賬之分,同行之間轉賬一般是即時到賬,跨行轉賬則會有所延遲,需要對方提供收款單位名稱、收款單位賬號、收款單位銀行名稱,并開具“貨物、勞務及應稅服務流”(合同)、“資金流”(付款)、“流”(開票)三流一致的增值稅。
對公賬戶的作用
1、開、扣稅需要對公賬戶,這也是重要的規定
2、公司間交易往來需要對公賬戶轉款
3、進出口貿易行業,需要首先要辦理對公賬戶才能辦理進出口經營權。
4、辦理、住房都需要對公賬戶。
對私賬戶的規定
原則上說,一般的公司賬戶是不可以轉賬到個人賬戶的,銀行對此也有規定:通過網上銀行可以給支付個人,但是需提供相關資料,否則銀行有權拒絕處理。
有人問:既然對私轉賬有這么多規定,為什么還是有很多公司經常出現公司賬戶往法人個人賬戶轉私帳的情況呢?
原因很簡單——!
前幾年,在網上勾選認證平臺還沒有開通、金三稅系統還沒有上線的時候,對私轉賬的行為尤其猖獗,就是因為當時涉及范圍廣排查難度高,加之監管體系還尚未成熟,不少企業通過這種方式,貨款不走公章、不開票、不上賬,以此偷款。
但如今,公對私、私對公的這種走賬形式已經成為了稅務嚴查的重點,不管是公司賬戶還是個人賬戶,一旦被銀行檢測到資金流向異常,就很有可能會稅務機關盯上。
公對私轉賬,風險有哪些?
1、挪用公款
根據法律規定,公司的資金必須要收到監管,不可挪做私用,一旦發現有挪用公款的行為,嚴重的會被定罪入刑!
2、偷稅漏稅
都知道財務做賬一定是要有原始憑證的,而很多通過個人賬戶轉出去的款項賬面不透明,沒有依法的納稅憑證,很有可能不會提供增值稅,這就有偷稅漏稅的嫌疑了,一旦被查,企業將會面臨巨額補稅懲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