顆粒污泥的培育與馴化,需要一定控制技術: ①要一次投加足夠量的接種厭氧污泥 ②將反應器內溫度嚴格控制在35—40℃,運行170天左右,顆粒污泥才能培養完成。 ③Ca2+能促進顆粒污泥的生長; ④水流剪切是促進顆粒污泥生長的有效措施 ⑤培養過程中應控制反應器內的VFA濃度在1000mg/l以下。 ⑥顆粒污泥不宜長期運行在低負荷狀況下,這樣易造成顆粒污泥空心化而流出反應器。 ⑦大規模工業化生產顆粒污泥,必需穩定控制進水COD; ⑧顆粒污泥的采出應該是少量多次為宜。
厭氧顆粒污泥的流失是高1效厭氧 反應器實際運行中經常發生的現象,污泥流失嚴重時會導致反應器性能大大地降低。高選擇壓條件下,水力篩選作用可以將微小的顆粒污泥與絮體污泥分開,污泥床底聚集比較大的顆粒污泥,而比重較小的絮體污泥則進入懸浮層區,或被淘汰出反應器。定向攪拌作用產生的剪切力使顆粒產生不規則的旋轉運動,有利于絲狀微生物的相互纏繞,為顆粒的形成創造一個外部條件。
厭氧污泥顆粒化是個非常復雜的過程,制成厭氧顆粒污泥受有很多因素影響,可以歸納為:環境因素、廢水特征、接種污泥和操作因素。廢水的厭氧處理主要依靠水中微生物的生命活動來達到處理的目的 ,不同微生物的生長需不同的溫度范圍 ,根據反應器中微生物的這一特性 ,通常將反應器分為低溫 (16~25℃)UASB反應器、中溫 (30~40℃)UASB反應器、及高溫(50~60℃)UASB反應器。
培養厭氧顆粒污泥的自制反應器進水為養豬廢水,進行不同惰性載體對厭氧顆粒污泥形成影響的對比實驗。結果表明,添加大孔型陽離子交換樹脂的反應器培養時間為39d,COD去除率達到80%,并出現粒徑為2.50~3.00mm的大顆粒污泥,產甲1烷量為9.75mL CH4·(gVSS·d)-1,與添加聚合鋁和粉煤灰的反應器相比,產甲1烷菌活性顯著強;添加惰性載體與未添加載體反應器相比,培養時間縮短20%~45%,厭氧顆粒污泥活性相差14.00%±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