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網電能質量優化裝置治理效果
在使用有源濾波器進行諧波治理的時候,要注意補償方式,如果采用的是純電容補償,有源濾波器在治理諧波的時候,本身發出的也是諧波電流(與系統中的諧波電流頻率相等,方向相反),此補償諧波電流也會導致電容器壽命的縮短,甚至造成故障。所以在安裝有有源濾波裝置(APF)的場合,補償部分必須串聯電抗器有效保護電容器。
總而言之,電能質量綜合治理的目的就是防止不同治理手段之間產生沖突,避免重復作用造成浪費,避免用高投資手段解決低投資手段可以解決的問題,以盡量少的投資,達到盡可能好的治理效果。
配網電能質量優化裝置指標標準
綜合新頒布的電磁兼容和發達國家的相關標準,中低壓電能質量標準分5大類13個指標。
(1)頻率偏差:包括在互聯電網和孤立電網中的兩種;
(2)電壓幅值:慢速電壓變化(即電壓偏差);快速電壓變化(電壓波動和閃變);電壓暫降(是由于系統故障或干擾造成用戶電壓短時間(10MS~LMIN)內下降到90%的額定值以下,然后又恢復到正常水平,會使用戶的次品率增大或生產停頓);短時斷電(又稱電壓中斷,是由于系統故障跳閘后造成用戶電壓完全喪失(3MIN,電壓中斷使用戶生產停頓,甚至混亂);長時斷電;暫時工頻過電壓;瞬態過電壓;
(3)電壓不平衡;
(4)電壓波形:諧波電壓;間諧波電壓;(由較大的波動或沖擊性非線性負荷引起,如大功率的交一交變頻,間諧波的頻率不是工頻的整數倍,但其危害等同于整數次諧波)。
(5)信號電壓(在電力傳輸線上的高頻信號,用于通信和控制)
配網電能質量優化裝置治理的基礎工作
首先要掌握供電網絡運行狀態,對電能質量開展實時監測,以掌握其動態;第二是分析診斷其變化,即在詳細分析電能質量數據的基礎上,利用軟件對電網結構的固有諧振特性進行計算與分析,排除的諧波干擾;第三是開展系統的合理設計和改造,變電站的設計和投運以及新的電力用戶投運之前都要進行諧波源負荷及電能質量要求等方面的技術咨詢,線路網絡改造和建設也要結合運行負荷的特點和措施,以降低線損,降低設備損失事故,后才是開展濾波裝置或無功補償裝置的研制、調試和現場測試,以了解治理后的效果,并總結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