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研究:管道和LOHC將主導氫氣分配網絡


導讀
|
根據Rethink Energy的最新研究,未來的氫貿易將由管道和液態有機氫載體(LOHC)所主導。隨著氫燃料行業走出嬰兒期,專注于原始生產成本,將氫從供應轉移到需求的創新方法將在決定客戶的最終價格方面發揮更大作用。
從資源豐富的國家進口氫氣每公斤將增加0.5美元至1.86美元成本,具體取決于運輸距離和運輸方式。由于配送占到消費者最終氫氣成本的近三分之二,這些配送機制將主導整個氫氣市場的競爭。
Rethink Energy預測,到2050年,利用可再生能源為電解技術提供動力,每年將生產7.35億噸綠色氫氣。從航空到鋼鐵制造,利用氫來脫碳新產業將是經濟從化石燃料向利用自己的風能、太陽能和水力資源轉變的核心。
長期以來定義全球能源地圖的貿易路線將不得不重新繪制。能源——包括氫和電——將需要新的基礎設施,專注于低成本的存儲、分配和運輸。
在全球范圍內,到2030年,氫氣生產的平均成本將降至每公斤1.5美元。雖然全球生產成本將大幅趨同(目前為每公斤3至7美元),但像澳大利亞這樣擁有豐富風能和太陽能資源的國家,其成本將降至每公斤1.2美元。相反,像德國這樣資源受限的國家很可能會看到生產成本保持在每公斤2.60美元以上,直到這個十年結束。
兩國之間每公斤1.40美元的差距,為德國等國進口氫氣而不是在國內生產氫氣開啟了巨大的博弈空間。
正如已經投入使用的有限的氫氣工業所表明的,在5000公里的距離之內,管道很可能是最具成本效益的輸送方式。自20世紀30年代以來,正如美國2500公里長的氫氣管道所證明的那樣,短長度和低壓管道一直由商業生產商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