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國際上常用的商品條碼有兩種,分別是我們在超市中最常見的EAN和UPC條碼。其中,EAN碼是當今實際上廣為使用的商品條碼。而UPC條碼主要為美國和加拿大使用。
商品條碼的數字組成一般分為4個部分,按照3-5-4-1分,第一部分是前綴碼,代表國家,第二部分代表生產廠商,第三部分代表廠內商品代碼,第四部分是校驗碼。
以條形碼6958018767214為例進行分析,此條形碼分為4部分,從左往右分別為:
第1-3位:共3位(前綴碼),是中國的國家代碼之一(690-695都是中國的代碼,由國際上分配)。前綴碼只表示分配和管理廠商識別代碼的國家(或地區)編碼組織成員,并非產品的原產地。
第4-8位:共5位,對應條碼的80187,代表著生產廠商代碼,有廠商申請,國家分配。
第9-12位:共4位,對應條碼的6721,代表著廠商內商品代碼,由廠商自行確定(從0000-9999)。
第13位:共1位,對應條碼的4,是校驗碼,依據一定的算法(一般使用條碼軟件,有軟件根據前面提供的12位數字計算而得)。
在條碼生成軟件制作商品條碼的步驟也是非常簡單的,接下來給大家演示下相關的操作步驟:
在條碼生成軟件中新建標簽之后,點擊軟件左側的“繪制一維條碼”按鈕,在畫布中繪制條形碼對象,雙擊條形碼,在圖形屬性-條碼選項卡中,設置條碼類型為EAN13,如圖所示:
![]() 在數據源中,點擊“修改”按鈕,刪除默認的數據,在下面的狀態框中手動輸入要添加的信息,點擊編輯-確定,如圖所示:
![]() ![]() 以上就是有關商品條碼各個數字含義的介紹。商品條碼相當于產品身份證,它能夠保證每一家企業的每一類商品項目在全球范圍時唯一的,且全球通用。想要了解更多關于條碼碼制的介紹及制作,可以到條碼生成軟件網站查找相應的教程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