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上午,國家發改委在京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宏觀經濟運行情況并就熱點問題答記者問。國家發改委新聞發言人趙辰昕透露的信息顯示,當前去產能取得積極成效、去杠桿工作積極穩妥進行、電力體制改革試點進一步擴大、食鹽價格將全面放開、促進創業投資相關政策得以細化。總體上看,目前中國宏觀經濟運行平穩,而各項深化改革措施正平穩有序推進,這無疑將為中國經濟進一步轉型升級增加“后勁”。
去產能取得實效
最近一段時間,中國去產能的進度備受海內外關注。國家發改委新聞發言人趙辰昕在發布會上表示,近一時期,在發改委、工信部等相關部門的督促和有關企業的努力下,去產能工作進度加快并取得積極進展。截至9月底,鋼鐵、煤炭兩個行業退出產能均有大幅提高。
針對近期煤炭價格上漲對去產能工作的影響,趙辰昕指出,1—8月份全國煤炭產量同比下降約10%,市場供大于求矛盾得到明顯緩解,企業經營狀況得到改善。不過,從供需形勢看,中國煤炭產能嚴重過剩、供大于求的趨勢沒有根本改變。當前出現的煤炭價格過快上漲,缺少市場基礎,也不可持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能源消費強度將有所回落,特別是隨著可再生能源和清潔能源的快速發展,煤炭的市場需求很難有絕對的增長空間。”趙辰昕說。
據介紹,在去產能方面,有關部門相繼提出了減量化生產、增減掛鉤、發揮先進產能作用等一攬子政策措施,推動煤炭行業安全生產和經營,在較短時間內實現了整體好轉。目前,中國通過全國性的減量化生產和治理違法違規建設控制了約10億噸產能,其中有一些是符合先進產能標準的煤礦。對這些煤礦而言,可以根據市場需求的變化有序釋放其產能。
發改委相關負責人強調,從長遠來看,通過統籌推進去產能,兼并重組、結構調整、轉型升級、優化布局等重點工作,可以進一步減少無效供給,持續擴大有效供給,提高煤炭供應的穩定性和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