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的醇類消毒劑是主要成分是乙醇,含量約為70%-75%。但是有一些醇類消毒劑,經檢測其消毒產品中的乙醇含量在70%-75%的范圍內,消毒效果卻大大折扣。
為什么?原因在哪里?
從檢測的角度,其醇類消毒產品的成分中還含有少量的殺菌類物質,如:葡萄糖酸氯己定(CAS:18472-51-0)等,其含量可能為千分之幾,這類殺菌物質一旦忽略,對產品整個的消毒效果驟降。這也是為什么很多醇類消毒產品,需要讓的檢測機構對其成分進行驗證、解析。
貴的消毒劑消毒效果一定非常好嗎?
答:錯誤。市場上能夠買到的比較貴的消毒劑腐蝕性、致敏性、副作用都相對較小,與待消毒物體表面的親和性更好,雖然消毒作用不強但已經可以滿足大部分家用消毒的需求。
大部分較貴的消毒劑為復方季銨鹽類消毒劑,一般家庭沒有必要使用。
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會出臺相應政策,要求兩類消毒產品上市前需要自行或委托第三方進行衛生安全評價,評價合格的消毒產品方可上市銷售。即上市前需委托第三方檢測評價機構進行衛生安全評價,出具檢測報告,在《消毒產品網上備案信息服務平臺》進行備案后方可上市銷售。
消毒產品衛生安全評價內容包括產品標簽(銘牌)、說明書、檢驗報告(含結論)、企業標準或質量標準、國產產品生產企業衛生許可資質、進口產品生產國(地區)允許生產銷售的批文情況。其中,消毒劑、生物指示物、化學指示物、帶有滅菌標識的滅菌物品包裝物、抗(抑)菌制劑還包括產品配方,消毒器械還應當包括產品主要元器件、結構圖。
消毒人員注意事項
1)出發前,要檢查應攜帶的消毒工具是否齊全無故障,消毒劑是否足夠。
2)應主動取得病家合作和相關人員的配合。選擇消毒因子時,應盡量采用物理法消毒。在用化學法消毒時應盡量選擇對相應致病微生物殺滅作用良好,對人、畜安全,對物品損害輕微,對環境影響小的消毒劑。
3)消毒過程中,不得吸煙、飲食。要注意自我保護,既要防止或減少受到消毒因子的傷害又要避免受到微生物感1染。
4)消毒過程中,不得隨便走出消毒區域,禁止無關人員進入消毒區內。
5)消毒應有條不紊,突出重點。凡應消毒的物品,不得遺漏。嚴格區分已消毒和未消毒的物品,勿使已消毒的物品被再次污染。
6)攜回的污染衣物應立即分類作終消毒。
7)清點所消耗的藥品器材,加以整修、補充。
8)填好的消毒記錄應及時上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