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土壤制圖(Digitalsoilmapping)方法作為一種新興的表達土壤及其性狀空間分布的方法,較傳統手工土壤制圖更加。尤其在土壤屬性制圖方面,研究和應用也相對深入和廣泛。鑒于數字土壤制圖方法仍在不斷發展完善,采用該方法制圖,需遵循以下原則1數字土壤制圖的原則3制圖原則與主要方法制圖目的是通過數字土壤制圖方法,采用統一的專題圖評價指標,掌握土壤性狀底數,評價土壤質量和適宜性,編制統一規范的普查成果圖。
選用相對成熟區域較優的方法?,F有方法均基于一定的數學假設,尚無單一方法或統一固定的環境輔助變量,可以適合不同地貌類型區域。因此,針對制圖對象,選擇適用的制圖方法類別;針對具體土壤屬性,根據制圖區域特征和范圍(尺度),結合樣點的密度和均勻度,選用相對成熟的,精度檢驗較優的方法,且方法不宜過于繁雜。2因地制宜原則
地形因素是常用的環境變量,主要包括描述地形特征的地形屬性和描述地貌部位信息的指標。地形屬性可利用數字高程模型柵格數據(Digitalelevationmodel,DEM)提取高程坡度坡向平面曲率剖面曲率地形濕度指數與河流的距離與山脊的距離等,可通過GIS軟件計算獲得。地貌部位通常用坡位表達,可用于小流域土壤屬性的空間分布推測。也可通過基于相似度的模糊推理方法,通過計算坡面上任一位置與各類坡位的典型位置在屬性域與空間域上的相似度,對坡位在空間上的漸變信息進行定量描述。獲得研究區中每一類坡位的空間漸變圖,作為土壤制圖的環境協變量。3地形地貌變量的表征與數據處理
(a)啞變量方法是應用比較普遍的類別變量處理方式。賦值方法如下對n+1個土地利用方式,定義n個啞變量(X8X8……,X8n),以啞變量組合表示土地利用方式。土地利用方式也是影響土壤養分分布的重要因素。但土地利用方式為類別變量,不能直接用于回歸分析,可采用兩種方法為其賦值引入回歸方程。5土地利用變量的表征與數據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