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種排隊叫號系統或者說模塊在業務上比較獨立,可以抽取出來做成單獨的服務器,好處是從主業務服務分離出來,讓出服務器資源,讓服務更效率運行。其中門診叫號跟超聲科叫號、影像科叫號及體檢科叫號等業務需求上可能會有些差異,假如這些系統統一設計,我們可以做成dll或者可執行文件供調用。
醫院里面的叫號一般是一個大電視屏幕顯示各個診室信息并廣播叫號,或者診室門口掛一個顯示器叫號。有時候,一些候診地方比較大,又不好通過兩個屏幕分別顯示不同診室,需要兩塊屏幕同時顯示與廣播。另外還有一種情況,比如消化內鏡中心,有些地方候診室1和候診室2,患者在候診室1聽到叫號后進去候診室2里面換衣服,然后在候診室2等候第二次叫號。
我們在設計時要考慮一下叫號的狀態:未叫、已叫未、過號、已叫已。叫號系統主要功能是排隊,但是經常會出現“插隊”情況,因此要考慮排隊原因:當天號、預約號、急診、復診等,有這些字眼可以向患者解釋他所看到的“插隊”并不是真的插隊。
還有這樣的情況,醫生排號在A診S實際在B診S出診,或者本來在1號出診,中途電腦或網絡等出故障切換到2號,一些系統設計得不好就還是播放原有的診S,個人認為診室門牌號一般不會經常變化,在本地配置表配置即可,醫生登錄也不用去選擇,這樣無論醫生中途換去哪個,實際的廣播還是對得上真正的診S。
假如HIS數據庫是Oracle,我們將叫號系統放在另一服務器,數據庫使用MySQL,服務端跟MySQL數據庫放在一起都沒關系,并不需要多大的系統。數據表只需要大概五張,一是大屏幕顯示的數據,二是診S顯示器的數據,三是大電視屏幕與外屏幕信息(以下簡稱排隊屏幕),四是診S配置信息,四是樓層位置信息。一二兩張數據表定時從HIS數據庫拉取,一分鐘一次即可,不用太頻繁,因為醫生看一個患者至少三四分鐘。三四五這三張是配置信息表。另外診S屏需要介紹醫生個人信息,再新增相應的數據表即可。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老百姓健康意識不斷增強,加之互聯網的普及和興起,越來越多的患者希望能在家或家附近就能享受到醫衛服務。在發布的《關于促進“”互聯網+醫衛健康發展的意見》文件中要求提高醫院管理和便民服務水平,圍繞群眾日益增長的健康需求,利用智能化技術優化服務流程,提高服務效率,提高醫衛服務供需匹配度。
截至今年,國內醫院普遍為患者提供了分時段預約問診、智能導診分診、候診排隊叫號提醒、檢查檢驗結果手機端查詢、診間支付、在線支付、自助機支付、門診信息發布等智慧服務,而基層醫衛機構或民營醫衛機構在醫衛智慧服務方面提升空間還很大。很多醫院甚至不太了解醫院智慧門診到底應該建什么?怎么建才更科學、更系統,少走彎路,不走回頭路呢?
疫情常態化的今天,我相信減少聚集、門診有序化、效率診療、提高患者滿意度這五大指標都是各級醫院門診管理的共同目標,解決患者診前、診中、診后,“三長一短”問題!
日前,院辦廳印發《關于對第六次大督查發現的典型經驗做法給予表揚的通報》,對發現32項典型經驗做法給予表揚。其中,甘肅省運用電子健康卡探索打通問診“一公里”,成為衛生健康系統單一入選的典型經驗。
“以前去醫院,每家醫院G號窗口都會發問診卡,現在有了電子健康卡,只要一掃二維碼,什么問題都解決了!”在甘肅省人民醫院剛掃完碼的市民王柱說。早在今年4月,他就在蘭州大學第二醫院辦理了該電子健康卡。
對于不熟悉手機掃碼的老年人,該如何適應改變呢?記者在甘肅省婦幼保健院門診收費窗口看到,未注冊個人電子問診卡的患者,只需到醫院人工窗口提供本人證件信息,就可在自助服務電子平臺打印出其個人電子健康卡二維碼;已在醫院問診的患者,醫院會自動生成電子健康卡,方便患者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