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浮錨桿,是建筑工程地下結構抗浮措施的一種。抗浮錨桿,指的是抵抗其上建筑物向上移位而設置的結構構件,與地下水位高低及變化情況有關,與抗壓樁受力方向相反。
抗浮錨桿,是建筑工程地下結構抗浮措施的一種。抗浮錨桿不同于一般的基礎樁,有其自身的性能,與一般基礎樁的區別在于:基礎樁通常為抗壓樁,樁體承受建筑荷載壓力,受力自樁頂向樁底傳遞,樁體受力大小隨著建筑荷載的變化而變化;而抗浮樁則為抗拔樁體承受拉力,普通抗浮樁受力也是自樁頂向樁底傳遞,樁體受力大小隨著地下水位的變化而變化,但兩者受力機制恰好相反。
集中點狀布置,抗浮錨桿與巖石錨桿基礎結合為優,需注意柱底彎矩對錨桿拉力的影響,特別是柱底彎矩較大的時候;抗浮設計水位的確定應合理可靠,一般應由地質勘測單位提供,比較可靠和有說服力,應設置水位觀測井,對于超出抗浮設計水位的情況應有應對措施。
錨桿抗拔承載力特征值現場試驗時由于一般為單根錨桿加載,未考慮錨桿間距影響,特別是錨桿間距較為密集時的情況;當單根錨桿影響范圍內的土體自重大于錨桿拉力時,可以不考慮錨桿間。
成品保護措施
現場成立成品保護小組組長,成品保護小組每天24小時進行日常檢查和維護。
1) 抗浮錨桿施工過程中成品保護措施
在錨桿完成灌漿工作以后,如何對已完成的錨桿進行保護,是成品保護的重要部分。根據實際情況,計劃采取如下措施:
①為了避免后續基礎施工對錨桿造成破壞,任何機械不允許進入該區域進行工作。
②對伸出工作面的錨桿體用素水泥漿進行涂抹,以避免錨桿體銹蝕。
③抗浮錨桿必須分區并且按照一定的順序進行施工,禁止遍地開花,從而增大成品保護的難度。
底板施工過程中成品保護措施
為了防止在底板施工過程中,錨桿體因鋼筋運輸、綁扎、焊接、混凝土澆筑等工序施工時造成破壞,根據工程實際情況,將需要采取如下保護措施:
①基礎底板施工時,禁止在錨桿部位進行焊接和火焰切割工作。
②在混凝土澆筑前,對錨桿體錨固部分全部進行檢查,并進行二次防腐。
受力原理
抗浮錨桿受拉構件,一端錨固在建筑物底板,另一端錨固在地基的持力層中,受力過程首先是通過錨固體鋼筋與注漿體之間的作用將上拔力傳至注漿體上;而后通過注漿體與周邊土層之間的摩擦力將注漿體所受到的力傳至周圍穩定土體中去,從而形成具有一定抗拔能力的抗浮錨桿,起到抗浮錨桿的抗浮作用。
操作要點
1)錨桿基本試驗:參照《建筑邊坡工程技術規范 GB50330》附錄C.2執行
(1)錨桿基本試驗的地質條件、錨桿材料和施工工藝等應與工程錨桿一致。
(2)基本試驗時的試驗荷載不宜超過錨桿桿體承載力標準值的0.9倍。
(3)基本試驗主要目的是確定錨固體與巖土層間粘結強度特征值、錨桿設計參數和施工工藝。每種試驗錨桿數量均不應小于3根。
(4)錨桿基本試驗應采用循環加、卸荷法。
(5)出現下列情況視為破壞,終止加載:錨頭位移不收斂、錨固體從巖土層中拔出或錨桿從錨固體中拔出;錨頭總位移量超過設計允許值;一級荷載產生的位移增量超過上一級荷載位移增量的2倍。
(6)繪制荷載-位移曲線 、荷載-彈性位移曲線和荷載-塑性位移曲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