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方市場參與者開年再加碼
1月7日,國軒高科年產50GWh電池回收項目、年產200GWh復合集流體項目、年產2萬噸電池及提純項目在安徽合肥廬江高新區開工。據悉,這一電池回收項目建成后,將達成年處理50GWh退役鋰離子電池綜合回收利用的生產能力,預計實現年產值約11億元;年產200GWh復合集流體項目建成后,預計實現年產值約100億元;電池及提純項目建成后,將具備2萬噸工業級提純到電池級的生產能力,達產后預計實現年產值約100億元。
在產業鏈閉環建設上深耕不輟的寧德時代也有行動。近,有消息傳出,這家動力電池行業企業將在廣東佛山投資建設一體化新材料產業項目,投資總金額不超過238億元。根據公告,該項目建設具備50萬噸廢舊電池材料回收(含兼容過程料)及相應的磷酸鐵鋰正極材料、三元正極材料及負極再生石墨制造等集約化、規模化的生產基地,建設期為4年。
回收動力電池的原因不僅在于它們已經達到了使用壽命的上限,而且這些電池對環境造成了嚴重的破壞。
動力電池電解液中含有物質和六氟磷酸鋰等揮發性物質。如果處理不當,大量廢舊電池將對生態環境產生影響。同時,如果拆卸過程操作不當,也會造成著火、、觸電、腐蝕等隱患。
電池含有許多重要的稀有金屬元素。目前,鋰、鎳、金剛石和錳的回收率可達99%以上。動力電池的回收不僅有利于資源的循環利用,而且可以緩解原材料的供應,降低成本。
值得指出的是,由于我國早期的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主要是磷酸鐵鋰電池,大部分退役電池都是磷酸鐵鋰電池。然而,2022年后,三元鋰電池也將開始退役的趨勢。因此,無論是磷酸鐵鋰電池還是三元鋰電池,回收利用都顯得尤為迫切。
其次,可以加強對動力電池回收利用企業在投資項目建設方面的資金支持,引導金融機構和社會資本參與建設。合理增加對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回收利用產業的財政補貼應用方向,對相關參與主體給與一定的支持,提升回收利用相關主體競爭力。
后,加強動力電池回收利用產業中鎳、鈷、鋰等重要金屬資源開發利用的統籌和謀劃。加強頂層設計,通過回收利用中重要資源的回收利用技術,減緩資源利用壓力。
構建鎳鈷鋰金屬資源溯源管理預警機制,對國內外鎳鈷鋰金屬資源的供需和形式展開系統分析。緊密資源供應國家管控的政策變化及戰略走向,切實加強應對國際資源短缺預測,完善應急預案,保障國家資源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