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壓伺服系統的特點:
(1)、反饋。把輸出量的一部分或全部按一定方式回送到輸入端,并和輸入信息進行比較,這就是反饋。反饋(測速裝置輸出)電壓和給定(輸入信號)電壓是異號的,即反饋信號不斷地低消輸入信號,這是負反饋。自動控制系統大多數是負反饋。
(2)、偏差。要使液缸輸出一定的力和速度,伺服閥必須有一定的開口量,因此輸入和輸出之間必須有偏差信號。液壓缸運動的結果又力圖消除這個誤差。但在伺服系統工作的任何時刻都不能完全消除這一偏差,伺服系統正是依靠這一偏差信號進行工作的。
(3)、放大。執行元件(液壓缸)輸出的力和功率遠遠大于輸入信號的力和功率,其輸出的能量是液壓能源供給的。
(4)、跟蹤,液壓油缸的輸出量完全跟蹤輸入信號的變化。
溢流閥:先導式結構,2臺,分別安裝在主液壓油泵的出油口端。調定系統壓力,防止系統過載,保護系統及元件安全。
溢流閥的結構原理:由先導閥和主滑閥組成,先導閥部分包括閥體,滑閥,調壓彈簧等零件。液壓系統中的輔助裝置是指除液壓泵、液壓缸(包括液壓馬達)和各種控制閥之外的其他各類組成元件,如過濾器、油箱、管件、蓄能器、熱交換器、壓力表等等。主閥滑閥上開有一個小孔a,使進口壓力油能進入滑閥上腔B,當作用在錐閥上的液壓 力小于彈簧的預緊力時,先導閥錐閥在彈簧力的作用下關閉,因為閥體內沒有油液流動,滑閥上下兩端油腔液壓力相等。因此,滑閥在上端彈簧的作用下處于下端的極限位置。溢流閥的進出油口被滑閥切斷,溢流閥不溢流;當作用在錐閥上的液壓力因溢流閥進口壓力的升高而增大到等于彈簧力時,錐閥被頂開,滑閥上腔B的油液經回油口b和滑閥中心通孔流入閥的出油口,然后溢流回油箱,這時溢流閥進油口的壓力油從小孔a,向上補充到B腔,因為油液經小孔a時存在壓力損失,因此B腔的壓力低于進油口壓力,滑閥上下兩端出現壓力差。于是,在上下兩端壓力差的作用下滑閥克服彈簧力,滑閥自重以及摩擦力向上移動,打開溢流閥的進回油口,油液流回油箱,滑閥開啟后,受液動力的影響,進口的壓力P還要繼續上升,滑閥繼續上移,到某一位置滑閥受力平衡時,溢流閥進口壓力穩定在一定值,該值稱為溢流閥的調定壓力。
六聯閥:安裝在車架左側后部的液壓控制箱上。輔助元件是液壓系統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若選擇使用不當會對液壓系統的性能產生嚴重影響,甚至使液壓系統不能正常工作,除油箱需要根據系統要求自行設計外,其他輔件均有標準供設計者選用。由進油閥片、回油閥片和六工作閥片組成。進油閥片設置有安全閥,調節進入六聯閥工作壓力。松開并緊螺母,擰動調節螺桿便可改變安全閥的調整壓力,擰進時,調整壓力增大,擰出時,調整壓力降低;注意調整完畢后,要擰緊背帽,鎖緊調節螺母。
A. 前右支腿油缸閥:控制車架前部右側支腿油缸,升高、落下車架,并調整車架水平。閥芯彈簧復位,松開手柄,閥芯自動回中位,油缸運動停止。
B. 前左支腿油缸閥:控制車架前部左側支腿油缸,升高、落下車架,并調整車架水平。閥芯彈簧復位,松開手柄,閥芯自動回中位,油缸運動停止。
C. 后右支腿油缸閥:控制車架后部右側支腿油缸。升高、落下車架,并調整車架水平。閥芯彈簧復位,松開手柄,閥芯自動回中位,油缸運動停止。
D. 后左支腿油缸閥:控制車架后部左側支腿油缸。升高、落下車架,并調整車架水平。閥芯彈簧復位,松開手柄,閥芯自動回中位,油缸運動停止。
E. 起升油缸閥:控制起升油缸動作,起升、落下整體井架。閥芯彈簧復位,松開手柄,閥芯自動回中位,油缸運動停止。兩輸出油口均裝有過載閥,以限制進入油缸的壓力,提高井架操作安全性。
F. 伸縮油缸閥:控制伸縮油缸動作,伸出、縮回二層井架。閥芯鎖銷定位,松開手柄,閥芯仍然停留在工作位置,油缸繼續運動。兩輸出油口均裝有過載閥,以限制進入油缸的壓力,提高井架操作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