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分鐘前 正規青少年特訓學校貨真價實 一鳴教育機構[一鳴b8037d1]內容:
改變和孩子溝通交流的方式。家長和孩子溝通交流的方式往往以單向的說教居多,缺少互動。這時家長可以先聽孩子訴說,讓孩子說出自己的所思所想,說出自己壞情緒的根源和觸發點,然后家長站在孩子的立場和他一起分析問題所在,尋求解決辦法。讓孩子豐富自己的興趣愛好。孩子如果有了良好的興趣愛好,當他們學習疲倦、浮躁不安的時候,就可以用興趣愛好改變這些狀況,調節情緒和心情。
給孩子找到發泄情緒的合理出口。當孩子情緒糟糕、痛哭流涕的時候,家長可以坐在一邊靜靜陪著,不能指責。因為,此時孩子需要的是一種宣泄和共情,不是指責。家長要作為一個容器涵容孩子的情緒,并同時把正面情緒反饋給孩子。孩子哭過了發泄了,情緒被看到了被接納了,得到正常流淌了,無名火就會逐漸熄滅。這時,家長可以和孩子心平氣和地探討事情的經過,找出合理的解決方案。例如,可以提醒孩子寫寫日記,把一天的情緒梳理一下,這樣孩子情緒就容易平復。
當我們能用心“看到”孩子在哪里,對孩子本身就是一種巨大的鼓舞。可現實并非如此。很多情況下,孩子在身邊,家長卻并沒有真正地“看到”,他們只是在忙自己的事情,或者對于和孩子的互動只是在敷衍。長此以往,當孩子遇到困難時,向家長求助的愿望就自動屏蔽了;當孩子收獲成功時,向家長分享快樂的動機也就消失了。長此以往,孩子就會失去前進的動力,就會關閉和家長溝通交流的心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