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攝入
人體攝入硒的途徑,主要有兩種:一是藥補,市面上不少保健藥都有補硒的作用。二是食補,食補的途徑很多了,從米到蔬菜到水果到茶門類非常之多,另外,除了植物轉化法外,通過食用富硒的動物產品,也能達到補硒的效果。食補攝入硒的途徑非常之多,食物和水都是攝入途徑,食物又分為植物和動物類,而且,動植物不同的品類硒的吸收水平也各不一樣,大米的不同品種在吸硒能力方面有強弱之分,另外,胡蘿卜、香菇、油菜(不過菜籽油的含硒量不高,硒含量主要在渣l子里)的吸硒能力也都挺強的,在高硒地帶,一天一根蘿卜就夠補硒的標準了,而海水魚比淡水魚的硒含量要高。
未來幾年,我國將加大農業尤其是功能農業的投入,高0品質、高產量的功能性農作物擁有良好的市場效益,對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在此條件下,富硒功能性農業的興起既是為食者謀健康,更是為耕者謀福利,這種極具特色的、市場反響好并且為廣大老百姓所需要的農產品,能夠為鄉村振興戰略添磚加瓦。
富硒農產品與普通農產品的生產方式大致相同,但是卻有著包含健康與財富雙重收益。從經濟利益上來看,富硒產品種類豐富,如果能通過各類加工行為形成成熟穩定的富硒健康產業鏈,與其他各相關產業聯動起來,將會是一大優勢產業。
微量元素在農業上的用途
多少年來,農學家們普遍認為,除了“有機物元素”,硅、氫、氧和氮之外,僅有幾種礦質元素(灰分元素)是植物正常生長發育所必需的元素,即磷、鉀、鈣、鎂、硫。目前氮、磷、鉀三種元素做為肥料已廣泛應用于農業生產中。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又證實了植物生長還需要若干微量元素,重要的是硼、錳、鋅、鐵、銅和鉬。對于一些高等植物還需要鈷、鎳等,一些低等植物還需要鋁、釩、鈧、、鎢等。在農業生產中,增施肥料是提高農作物產量的一項主要措施,一般正常情況下,投入多才能產出多。若從系統的觀點出發,農作物需要的肥料可看作一個系統。氮、磷、鉀、各種微量元素是這個系統的組成因素。各種元素比例是否合理與產出效果有著密切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