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味追求規模,缺乏通盤考慮
(1)豬場建設要以經濟效益為中心,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并重,不是做擺設、做樣子的,要遵循實用的原則,將有限的資金投入到需要的地方。02(2)要符合生物安全的規定,有利于疾病的預防。既要防止疾病傳人、傳出豬場,更重要的是防止疾病在豬場內傳播。03(3)不能只追求規模,并不是規模越大盈利能力就越強。同樣的管理水平,規模越大,管理的難度越大,發病率越高。04(4)要有利于管理,有利于生產。為了保持良好的通風和充足的光照,棚與棚之間的前后距離應在20米以上,左右距離應在15米以上,坐北朝南。
1、養豬品種沒選好
品種是提高養豬經濟效益的首要條件,品種的好壞直接決定了豬的生產性能、飼料消耗量、飼養周期和料肉比等。眾多試驗表明,飼養優良的豬,可使母豬每窩斷乳仔豬增加1~2頭,增重提高10%~30%,飼料利用率提高10%~15%以上。除非能夠很好地控制豬舍的環境,特別是空氣,否則不建議超過500頭豬。2、飼料搭配不合理
飼料是養殖生豬的基礎,是養豬成敗的關鍵因素。通常飼料費用占養豬成本的70%~80%,所以怎樣合理地選擇,利用,開發飼料,提高飼料報酬率,降低耗料率,對提高養豬經濟效益起到決定性的作。
我國飼養的瘦肉型豬種主要有長白豬、大白豬和杜洛克豬等。
(1)長白豬。原產于丹麥,是世界上分布較廣的著名瘦肉型品種,1964年引入我國。毛白色,頭狹長,顏面直,耳大前傾,背腰長,腹線平直而不松弛,前軀窄、后軀寬,呈流線型,肋骨16對——17對,大腿豐滿,蹄質稍纖細。性成熟較晚,母豬初產10頭左右,經產10頭——12頭,乳6對——8對。在良好的飼養管理條件下,后備豬6月齡達90千克——100千克,屠宰率在72%左右,身體瘦肉率66%。飲水器太高可造成飲水噴到地面上,若位置低于中間,則影響母豬采食,因此建議不安裝飲水器,而將水放在料槽內。
巾國豬病多,必須要做多種防疫。而防疫的質量參差不齊 ,要防控好疫病必須對防疫是否對 型、是否有污染 、抗原含量進行檢測,篩選到高質量的防疫。
什么時候應該檢測水平來決定,不能抄個,回來就執行豬場心定期進行疫病的監測,了解病原動態,對場內主要病原進行定型和了解病毒的變易程度,有利于防疫選型和制定相應預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