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司基本資料信息
|
冷鮮肉有“三高”。
(1)安全系數高。
冷鮮肉從原料檢疫、屠宰、快冷分割到剔骨、包裝、運輸、貯藏、銷售的全過程始終處于嚴格監控下,防止了可能的污染發生。屠宰后,產品一直保持在0—4℃的低溫下,這一方式,不僅大大降低了初始菌數,而且由于一直處于低溫下,其衛生品質顯著提高。
(2)營養價值高。
冷鮮肉遵循肉類生物化學基本規律,在適宜溫度下,使屠體有序完成了尸僵、解僵、軟化和成熟這一過程,肌肉蛋白質正常降解,肌肉排酸軟化,嫩度明濕提高,非常有利于人體的消化吸收。且因其未經,食用前無須解凍,不會產生營養流失,克服了肉的這一營養缺陷。江蘇千秋食品有限公司提供冷鮮肉食品,嚴格按照食品生產規章制度檢測,健康衛生,保證可放心使用。
(3)感官舒適性高。
冷鮮肉在規定的保質期內色澤鮮艷,肌紅蛋白不會褐變,此與熱鮮肉無異,且肉質更為柔軟。因其在低溫下逐漸成熟,某些化學成分和降解形成的多種小分子化合物的積累,使冷鮮肉的風味明顯改善。
目前,我國大中城市的冷藏鏈已基本完善,消費者已逐漸認識到冷卻肉的優點,生產和發展冷卻肉的社會經濟條件已基本成熟,全國各大城市都在大力推廣冷卻肉,已經顯示出其巨大的發展潛力。
感官舒適性高冷鮮肉在規定的保質期內色澤鮮艷,肌紅蛋白不會褐變,此與熱鮮肉無異,且肉質更為柔軟。因其在低溫下逐漸成熟,某些化學成分和降解形成的多種小分子化合物的積累,使冷鮮肉的風味明顯改善。
冷鮮肉的售價之所以比熱鮮肉和冷凍肉高,原因是生產過程中要經過多道嚴格工序,需要消耗很多的能源,成本較高。
合格與不合格的冷鮮肉,單從外表上很難區分,兩者僅在顏色、氣味、彈性、黏度上有細微差別,只有做成菜后才能明顯感覺到不同:合格的冷鮮肉更嫩,熬出的湯清亮醇香。
有關冷鮮肉和凍豬肉的要求
冷鮮肉的有關要求
1、每批冷鮮肉產品應隨車附表,標明屠宰廠名稱、生豬飼養基地名稱、運輸目的地(或企業)、檢疫檢驗證明、數量、車號及業務員(經手人)姓名。每批鮮豬肉產品在運輸過程中必須懸掛、密閉、冷藏,并整車簽封。
2、每扇冷鮮肉(即白條肉)上應有肉品品質檢驗合格章,并在其下方2-3厘米處加蓋每批豬源的飼養基地編號yinzhang。
3、冷鮮肉產品進入市場時,由動物檢疫部門派駐批發市場的動物檢疫員啟封。直接進入連鎖店、超市、菜市場時,由商場質檢人員啟封并備案,動物檢疫部門定期監督檢查。
凍豬肉的有關要求
1、凡進入市場的冷鮮肉,必須是生豬屠宰廠生產。
2、凍豬肉必須來自非疫區,肉品經檢疫、檢驗合格,符合=》標準的規定。
3、貯存、經營凍豬肉的冷庫必須符合《冷庫設計規范》標準的規定,貯存能力達到2000噸以上。
4、凍豬肉運輸(火車、汽車)必須在-8℃以下,車廂經清潔、消毒,達到衛生要求。
5、凍豬肉產品必須有縣以上動物檢疫部門出具的產品檢疫合格證、消毒證。
6、小包裝凍豬肉產品必須標明生產企業名稱、地址、產品名稱、執行標準、商標、生產日期、保質期、凈含量、批號等,其標注應符合的規定。包裝材料應符合衛生要求。
7、經營凍豬肉產品,必須建立嚴格的登記和臺賬制度,有關部門將進行抽樣檢測,不合格的產品將按照國家有關規定進行封存、無害化處理直至銷毀。
現在拿吃過豬肉來說,那不叫個事,但吃過豬肉的人未必見過豬跑。同理,賣過快消品生鮮豬肉的多,但未必都賣生鮮豬肉。盡管有機構的研究數據指出,熱鮮肉消費量占豬肉總消費量的比例已經由2005年的近89%降至2015年的60%,但就比例來看,其仍舊大幅超過冷鮮肉。基于此,加之眼下眾多黑毛山豬、土豬、低脂豬、等產品擁入京城以及市場搶地盤,結合自己購買豬肉的一點積累與形成的認識,以供正在賣的或準備投身賣的同業朋友們分享!
肥膘、板油的區別,出油率哪一個高?
答:統膘是脊膘、肋膘、腿膘(號膘)等的統稱;板油是豬體腔內附著于腹壁上的脂肪組織,因豬種、豬齡不同,板油的塊形大小、厚薄各有差異。統膘、板油的相同點均是脂肪組織;從出油率上比較,板油的出油率一般要比統膘高10個百分點左右。
為什么有些胸、小排燉熟后有異味(類似騷味)?
答:導致蒸煮后產生異味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1)喂豬的飼料中不飽和甘油酯的存在(特別是在魚粉中存在較多);
(2)消費者購買后冷藏條件不當,導致被微生物污染;
(3)外包裝物有異味,即不適當的包裝;
(4)烹調加工方法不當。
豬身上有異味,如人之汗液味道,是怎么回事?
答:在豬身上常會發現一種與性別有密切關系的洋蔥味或汗臭,這種異味特別常在公豬(尤其是配種過的)中發現。但有時也會在與性別有關的條件中出現。此種異味直接發生于豬體內的分解物或起源于此產物產生的其他物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