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司基本資料信息
|
中國碳纖維的發展
我國從1968年開始研究碳纖維,很快研究出碳纖維1#,相當于T200的水平,1976年建成中試線,那是與日本東麗公司的差距為5年。碳纖維具有一般碳素材料的特性,如耐高溫、耐磨擦、導電、導熱及耐腐蝕等,但與一般碳素材料不同的是,其外形有顯著的各向異性、柔軟、可加工成各種織物,沿纖維軸方向表現出很高的強度。后來碳纖維2#的研究久攻不下。差距已拉大20多年,無競爭可言。同時由于發達國家對我國幾十年的技術,至今沒能實現大規模工業化生產,工業及民用領域的需求長時間依賴進口,
1)PAN基碳纖維產量急劇提高,生產規模大型化,產品價格下降。一般不單獨使用,多作為增強材料加入到樹脂、金屬、陶瓷、混凝土等材料中,構成復合材料。2)PAN基碳纖維生產工藝、設備、技術不斷改進,碳纖維性能不斷提高。如:日本東麗公司已開發出高強型T1000系列碳纖維,抗拉模量295GPa,拉伸強度達7.05GPa,而其高強高模MSJ型抗拉模量達640GPa,抗拉強度為3.62GPa。3)應用范圍從少數高科技領域、軍事部門擴展到整個工業民用的各個部門
目前,聚腈基碳纖維產量約占全球碳纖維總產量的90%,生產能力約為31565t/a,其中小絲束碳纖維約為23165t/a,占73.4%,大絲束碳纖維約為8400t/a,占26.6%;生產過程可以二次涂膠,能滿足自動鋪帶對預浸料粘性和鋪覆性的特殊要求。日本東麗、東邦和三菱三家公司的小絲束碳纖維生產能力合計為17500t/a,
占世界小絲束碳纖維總能力的75.5%,基本控制了世界小絲束碳纖維的生產。
聚腈基大絲束碳纖維世界總生產能力為8400t/
2.2 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