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司基本資料信息
|
“臺灣魚虱目魚美食發布會”于2012年3月8日在蘇州舉行。會上,上海水產集團、禎祥食品、學甲食品三家主辦企業推介了臺灣虱目魚系列產品。同時,為更好地推介虱目魚,其在大陸市場正式定名為“狀元魚”。
膠原蛋白是人體內含量多的蛋白質,亦是人體重要組成基質,主要存在于人體的皮膚、骨骼、軟骨、牙齒、肌腱、韌帶和血管中。對機體和臟器起著支持、保護、結合以及形成界隔等作用。一直以來畜禽源動物組織是人們獲取天然膠原蛋白及其膠原肽的主要途徑,但由于環境污染,瘋牛病,禽流感,不斷發生,陸生哺乳動物膠原蛋白及其制品的很難**。
經海洋動物的膠原蛋白明顯陸生動物的膠原蛋白,其具有低抗原性、低過敏性、變性溫度低、可溶性高、易被蛋白酶水解等特性。
有研究表明,魚鱗具有多種藥用價值:如增強人腦記憶力,延緩細胞衰老,減少膽固醇在血管壁的沉積,促進血液循環,起到預防高血壓及心臟病的作用等。美國學家證實,魚鱗在中起著重要作用。
選用魚鱗為原料,因魚鱗沒有血液循環而不易受環境污染。而在《本草綱目》、《名醫別錄》等藥典中有記載對魚鱗的食療治病功效。
臺灣狀元魚的魚鱗,因其對生長環境要求高,健康無污染。(虱目魚又被稱為(狀元魚)EPA和DHA的含量比鰻魚更高,是養生保健的重點,可以降低膽固醇、預防血酸提高腦部資質,預防老年癡呆現象的發生。)
臺灣狀元魚(虱目魚)養殖要求:
虱目魚是鼠鱚目虱目魚亞目僅存的孑遺生物,已知虱目魚科有另外七個已滅絕物種,生存于白堊紀早白堊世,被分置在另外五個屬之中。虱目魚科還有一個已滅絕的姐妹群(Aethalinopsis屬),也生存于早白堊世。
在臺灣所有漁業產品中,虱目魚是有代表性的食用魚種,有“臺灣魚”之稱。尤其在南臺灣地區,虱目魚更是臺灣民眾一日三餐不可或缺的美味。虱目魚全身是寶,魚鱗可以萃取膠原蛋白、內臟可以加工成飼料、魚鰭可以油炸作下酒菜、魚肉可以加工成魚丸,更不用說我們經常吃到的魚肚湯和魚頭湯了” 高雄縣永安鄉農會總干事林永仁說,狀元魚(虱目魚)全身上下都可以利用。
養殖要求非常高:
養虱目魚并不容易,一要看天吃飯,二要水質保持好,三要養殖技術好。
虱目魚Chanos(Forskal)屬廣鹽性熱帶、亞熱帶魚類,分布在太平洋和印的度洋地區。產品魚適合加工成罐頭。可生活于淡水中,適宜生長鹽度為12—30。生活適溫為16—39,水溫降至15時其活動能力變弱,9時數分鐘內死亡。虱目魚運動活潑,性喜群游,吃素,食底藻,是以植物為主的雜食性魚類,可以投喂配合飼料。養殖方式主要有粗放式養殖和精養。除新建池塘外,所有池塘要清淤。
日常管理 :
每天早、中、晚各巡池1次,觀察池水狀況,魚的體質、生長情況,攝食情況,是否有浮頭預兆。定期測量水溫、pH、溶解氧、鹽度等水質指標。
水質調節:
整個養殖過程水溫宜在20—30,鹽度12—30,pH7—8.5,溶解氧4mg以上,透明度30—1250px。水深1.5m以上,根據水質狀況及時添換水,換水量前期10%,中后期可達20%—30%。精養池配備增氧機,每3—5畝1臺,前期每天中午開機,使高溫、高溶解氧的上層水與低溫、低溶解氧、有機質豐富的下層水充分混合,中后期加大增氧機開機時間,每天開機時間在10—20小時。
投餌管理:
放苗前期重點抓好肥水和培養水中浮游和底棲單胞藻類,促進魚苗生長,精養池或與對蝦等混養池都要投喂配合餌料。
病害預防:
調節穩定水質,防止pH、氨氮過高,定期施用微生物制劑、沸石粉凈化水質,施用等對水質消毒,投喂藥餌防治有關疾病。
目前從狀元魚(虱目魚)魚鱗萃取的膠原蛋白肽原料質量指標,可以與nippi、羅塞洛、嘉利達、新田等膠原蛋白肽工廠的原料相媲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