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司基本資料信息
|
汽車用鋼
鋼是含碳量在0.04%~2.3%之間的鐵碳合金,是汽車金屬材料中應用較為廣泛的一種,車身的許多板件都用鋼板制成。按照化學成分分為碳素鋼和合金鋼。碳素鋼按碳含量高低又分低碳鋼、中碳鋼、高碳鋼。碳素結構鋼,通過控制硫、磷含量在0.04以下,強度、硬度低,塑性與韌性好,冷塑性、變形性和焊接性好,適合車身構件沖壓成型。而合金鋼按照合金元素高低又分為低合金、中合金、高合金鋼。低合金中,高強度鋼(HLSA )0.25%-0.60% ,在低碳鋼中加入磷來提高鋼的強度,具有低碳鋼類似的加工特性,提高抗拉強度;高抗拉強度鋼(HHS),通過增加了硅、錳和碳,提高了抗拉強度。用來制造與懸架裝置有關的構件和車身。
不銹鋼主要由鐵、鉻及含量不同的碳元素合金組成。強度質量比高及非凡的抗腐蝕能力,決定它被廣泛用于機械加工及冷成形車身零件。如車身、車輪、防盜組。
按照熱處理工藝,鋼分為普通熱處理和表面熱處理。其中表面熱處理又分為表面淬火和化學熱處理。熱處理是通過加熱保溫冷卻手段,改變材料表面或內部的化學組織和結構。鋼板按照軋制工藝,常見的有熱軋鋼板和冷軋鋼板。熱軋鋼板車身鋼材,一般 800℃以上的軋制;而冷軋鋼板,是將熱軋鋼板酸洗后,在常溫狀態由軋機軋制,具有加工性好,表面美觀,用于車身構件。表面淬火,通過淬火是提高鋼材料表面的硬度、耐磨性,而芯部仍然保持良好的韌性,如車輛的齒輪、曲軸等。表面化學熱處理的鋼板,通過化學反應結合物理方式,改變表層的化學成分和結構,一般會加入鎳、鋅、鋁等合金元素,主要用于汽車上易發生腐蝕、易氧化、耐磨損等部位,如車門檻、車輪護罩、車身下護圍等。
孔蝕試驗方法
孔蝕試驗方法,概括起來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化學浸泡法,另一類是電化學測量法。
化學浸泡方法是將試樣浸泡在某些加速的或天然的腐蝕環境里,通過測量蝕孔的重量損失、數目、深度和大小,測定金屬或合金的耐孔蝕必有,或者通過測量臨界孔蝕溫度,蝕孔成核所需的氯離子濃度,確定金屬和合金的孔蝕敏感性,采用這類方法測量的大優點是陰陽極過程這與生產實際情況相符。
常用的化學浸泡法有:三氯化鐵試驗,它是將按要求加工成的試樣放在6%FeCl3溶液中,在一定的溫度下(35℃或50℃)和一定的試驗時間(7.2h)內,測得試樣的失重、蝕孔數目及尺寸大小來評價材料的耐孔蝕性能;
電化學測量法是通過測量金屬和合金的孔蝕特征電位(臨界孔蝕電位和孔蝕保護電位)來確定它們的孔蝕傾向性的,這一方法雖然具有電化學測量所特有的快速的優點,但與實際生產情況有所不同。
金屬無損檢測的項目:
磁粉檢測:鐵磁性材料工件被磁化后,由于不連續性的存在,使工件表面和近表面的磁力線發生局部畸變 而產生漏磁場,吸附施加在工件表面的磁粉,在合適的光照下形成目視可見的磁痕,從而顯示出不連續性的位置、大小、形狀和嚴重程度。
滲透檢測:工件表面被施涂含有熒光染料或者著色染料的滲透劑后,在毛細作用下,經過一定時間,滲透劑可以滲入表面開口缺陷中;去除工件表面多余的滲透劑,經過干燥后,再在工件表面施涂吸附介質——顯像劑;同樣在毛細作用下,顯像劑將吸引缺陷中的滲透劑,即滲透劑回滲到顯像中;在一定的光源下(黑光或白光),缺陷處的滲透劑痕跡被顯示(黃綠色熒光或鮮艷紅色),從而探測出缺陷的形貌及分布狀態。
渦流檢測:利用電磁感應原理,通過測量被檢工件內感生渦流的變化來無損地評定導電材料及其工件的某些性能,或發現缺陷的無損檢測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