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司基本資料信息
|
化工生產中的氮氣保護i法
石油化工和精細化生產中,有相當多的原料、半成品或成品具有易i燃易i爆性,因此在工程設計中必須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止火災和爆i炸。物質燃燒需要三個條件:一是可燃物;而是氧化劑;三是火源。
氮氣保護i法的實質是減少氧氣的濃度。在實際生產中,許多設備會產生火花,如果操作溫度高于閃點,容易發生事故。此時設備應有氮氣保護。
氮氣在大氣中雖多于氧氣,由于它的性質不活潑,所以人們在認識氧氣之后才認識氮氣的。不過它的發現卻早于氧氣。1755年英國化學家布拉克(Black,J.1728-1799)發現碳酸氣之后不久,發現木炭在玻璃罩內燃燒后所生成的碳酸氣,即使用苛i性鉀溶液吸收后仍然有較大量的空氣剩下來。后來他的學生D·盧瑟福繼續用動物做實驗,把老鼠放進封閉的玻璃罩里直至其死后,發現玻璃罩中空氣體積減少1/10;若將剩余的氣體再用苛i性鉀溶液吸收,則會繼續減少1/11的體積。D·盧瑟福發現老鼠不能生存的空氣里燃燒蠟燭,仍然可以見到微弱的燭光;待蠟燭熄滅后,往其中放入少量的磷,磷仍能燃燒一會,對除掉空氣中的助燃氣來說,效果是好的。
把磷燃燒后剩余的氣體進行研究,D·盧瑟福發現這氣體不能維持生命,具有滅火性質,也不溶于苛i性鉀溶液,因此命名為'濁氣'或'毒氣'。在同一年,普利斯特里作類似的燃燒實驗,發現使1/5的空氣變為碳酸氣,用石灰水吸收后的氣體不助燃也不助呼吸。由于他同D·盧瑟福都是深信燃素學說的,因此他們把剩下來的氣體叫做'被燃素飽和了的空氣'。
操作處置儲存
操作注意事項:密閉操作。密閉操作,提供良好的自然通風條件。操作人員必須經過專門培訓,嚴格遵守操作規程。防止氣體泄漏到工作場所空氣中。搬運時輕裝輕卸,防止鋼瓶及附件破損。配備泄漏應急處理設備。
儲存注意事項:儲存于陰涼、通風的庫房。遠離火種、熱源。庫溫不宜超過30℃。儲區應備有泄漏應急處理設備。
接觸控制
職業接觸限值:
中國MAC(mg/m):未制定標準
前蘇聯MAC(mg/m):未制定標準
TLVTN:ACGIH 窒息性氣體
TLVWN:未制定標準
監測方法:
工程控制:密閉操作。提供良好的自然通風條件。
呼吸系統防護:一般不需特殊防護。當作業場所空氣中氧氣濃度低于18%時,必須佩戴空氣呼吸器、長管面具。
眼睛防護:一般不需特殊防護i。
身體防護:穿一般作業工作服。
手防護:戴一般作業防護手套。
其它防護:避免高濃度吸入。進入罐、限制性空間或其它高濃度區作業,須有人監護。
理化特性
外觀與性狀:無色無臭氣體。
溶解性:難溶于水、乙醇。
主要用途:用于合成氨,制硝i酸,用作物質保護劑,冷凍劑。
pH值:
熔點(℃):-209.8
相對密度(水=1):0.81(-196℃)
沸點(℃):-195.6
相對蒸氣密度(空氣=1):0.97
閃點(℃):無意義
辛醇/水分配系數:無資料
引燃溫度(℃):無意義
爆i炸下限[%(V/V)]:無意義
臨界溫度(℃):-147
爆i炸上限[%(V/V)]:無意義
臨界壓力(MPa):3.40
飽和蒸氣壓(kPa):1026.42(-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