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司基本資料信息
|
工業機器人
裝配機器人的大量作業是軸與孔的裝配,為了在軸與孔存在誤差的情況下進行裝配,使機器人具有柔順性。主動柔順性是根據傳感器反饋的信息而從動柔順心則利用不帶動力的機構來控制手爪的運動以補償其位置誤差。例如美國Draper實驗室研制的遠心柔順裝置RCC(Remote Center Compliance device),一部分允許軸作側向移動而不轉動,另一部分允許軸繞遠心(通常位于離手爪尤為遠的軸端)轉動而不移動,分別補償側向誤差和角度誤差,實現軸孔裝配。不對實際作業的機器人直接示教,而是脫離實際作業環境,生成示教程序,通過使用高ji機器人,編程語言,遠程式離線生成機器人作業軌跡。
裝配機器人主要用于各種電器制造(包括家用電器,如電視機、錄音機、洗衣機、電冰箱、吸塵器)、小型電機、汽車及其部件、計算機、玩具、機電產品及其組件的裝配等方面.
歷史
1965年
約翰·霍普jin斯大學應用物理實驗室研制出Beast機器人。Beast已經能通過聲吶系統、光電管等裝置,根據環境校正自己的位置。20世紀60年代中期開始,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斯坦福大學、英國愛丁堡大學等陸續成立了機器人實驗室。軟件部分主要是控制算法、二次開發等,國產品牌在穩定性、響應速度、易用性等方面與國外品牌還有差距。美國興起研究第二代帶傳感器、“有感覺”的機器人,并向人工智能進發。1968年
美國斯坦福研究所公布他們研發成功的機器人Shakey。它帶有視覺傳感器,能根據人的指令發現并抓取積木,不過控制它的計算機有一個房間那么大??梢运闶鞘澜缫慌_智能機器人,拉開了第三代機器人研發的序幕。1969年
日本早稻田大學加藤一郎實驗室研發出一臺以雙腳走路的機器人。加藤一郎長期致力于研究仿人機器人,被譽為“仿人機器人父”。日本一向以研發仿人機器人和娛樂機器人的技術見長,后來更進一步,催生出本田公司的ASIMO和suo尼公司的QRIO。
歷史
1973年 世界上一次機器人和小型計算機攜手合作,就誕生了美國Cincinnati Milacron公司的機器人T3。1978年
美國Unimation公司推出通用工業機器人PUMA,這標志著工業機器人技術已經完全成熟。PUMA至今仍然工作在工廠一線。1984年
英格伯格再推機器人Helpmate,這種機器人能在醫院里為病者送飯、送藥、送郵件。同年,他還預言:“我要讓機器人擦地板,做飯,出去幫我洗車,檢查安全”。模擬交際機器人1990年
中國zhu名學者周海中在《論機器人》一文中預言:到二十一世紀中葉,納米機器人將徹底改變人類的勞動和生活方式。
歷史
1998年 丹麥樂高公司推出機器人(Mind-storms)套件,讓機器人制造變得跟搭積木一樣,相對簡單又能任意拼裝,使機器人開始走入個人世界。1999年
日本suo尼公司推出犬型機器人愛寶(AIBO),當即銷售一空,從此娛樂機器人成為機器人邁進普通家庭的途徑之一。2002年
美國iRobot公司推出了吸塵器機器人Roomba,它能避開障礙,自動設計行進路線,還能在電量不足時,自動駛向充電座。Roomba是目前世界上銷量大、尤為商業化的家用機器人。iRobot公司北京區授權代理商:北京微網智宏科技有限公司。同年,他還預言:“我要讓機器人擦地板,做飯,出去幫我洗車,檢查安全”。2006年
6月,微軟公司推出Microsoft Robotics Studio,機器人模塊化、平臺統一化的趨勢越來越明顯,比爾·蓋茨預言,家用機器人很快將席卷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