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司基本資料信息
|
提高矯直機廠家加工精度的措施有哪些???為了檢查矯直輥調整的準確性,用粉筆在工怍輥表面上面出一條縱向帶,再將一根鋼管穿過矯直機,根據粉筆印跡被抹掉的程度確定矯直輥與鋼管接觸的長度。肉眼檢查鋼管表面是否有明顯的螺旋道。為預調好軋輥,可將直徑與矯直管相同的一段非常平直的鋼捧插入矯直機的定心墊中,然后利用徑向、角度調整機構將矯直輥和鋼棒間的間隙調整到...小而又均勻的程度。
矯直機操作調整
a、上下輥輪的調整(準備):根據輥輪孔形將五個下輥輪調整在一直線上并且與機身中心線平行,裝上五個上輥輪,轉動上輥升降手輪調整好上輥輪位置,使得上下輥輪間的孔形與被矯型鋼形狀一致。
b、上輥輪壓下彎曲量的調整(矯直):根據矯直原理,迫使型鋼產生塑性變形,因此上輥必須對型鋼加壓,壓下量的大小以型鋼產生塑性變形為宜,、二、三輥較大,第四、五輥漸小。
上輥輪壓下彎曲量的調整(矯直):根據矯直原理,迫使型鋼產生塑性變形,因此上輥必須對型鋼加壓,壓下量的大小以型鋼產生塑性變形為宜,、二、三輥較大,第四、五輥漸小。各上輥的壓下量分配比例大約為:輥25%,第二輥35-40%、第三輥20%,第四輥15-10%、第五輥5%,在不影響進料情況下,則輥壓下量可適當加大,第二輥壓下量可適當減小。
4.1.1.2自動調整
a、自動恢復軸向、升降零位。
b、提取數據庫數據,恢復前有矯直狀態。
C、將人工干預后的數據再次存入,提取后再次使用。
a、矯直速度要根據材料的材質、彎曲程度等材料信息來合理調整。b、根據材料的材質、彎曲程度以及加工后的精度要求調整兩輥之間的輥距,保證的合理下壓量。c、矯直過程中嚴禁操作者觸摸加工材料,以免材料表面的氧化皮或加工毛刺傷及操作者。d、操作者應時刻關注材料表面的情況,避免較硬的殘渣劃傷材料表面,或者材料表面有壓痕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