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司基本資料信息
|
居住建筑群的組合應充分考慮整體的節能效果,以有利于居住區內的自然通風。具體應注意以下幾點:①居住區規劃應確保“風道”的暢通,建筑群的入風口和出風口應結合主導風合理設置,使空氣流通。②按照夏季盛行風向作為建筑的主要朝向,排列建筑物應遵循南小北大、南低北高的原則,確保居住區內建筑對自然風的共享性,同時也使北面高大的建筑成為人工的風障,這樣的建筑群體在夏季能迎合南風、引導空氣穿越,冬季又能阻擋寒冷北風的侵襲,較好地適合氣候的變化。③減少采用封閉式建筑組合,平面組合成“U”型的居住建筑組團,開口應盡可能朝向夏季主導風向,保證“U”型內部建筑的空氣流通。④在規劃階段充分利用計算機實行三維模型的日照模擬運算,在滿足采光、日照、防火等要求下,利用建筑物的自遮擋和建筑群間的相互遮擋,減少太陽輻射對居住建筑的影響。
當前的很多住宅設計,建筑立面窗戶的設計主要是從立面造型方面考慮一一采光面積大, 可開啟窗戶面積小,這樣的設計不但對隔熱不好,對通風就更加不利。這都是因為忽視建筑單體的通風設計所造成的。所以,一定要做好建筑單體的通風設計,而且要從平面和剖面兩方面考慮。平面的通風設計應注重以下幾個問題:首先,平面設計盡可能按有利于空氣的貫穿實行考慮。
建筑外圍護結構的主體是墻體,墻體所用材料的保溫性能直接影響著建筑的耗熱里。通常情況下,在建筑墻體設計時,多以實心粘土磚為墻體材料,其保溫性能不能夠滿足設計標準和要求。國際規范標準規定,在建筑物形體系數,即建筑物與室外大氣接觸的外表面積與其所包圍的體積的比值小于0.3時,其傳熱系數不應超過1.16W/ (m^2·K ),但是目前常用的內抹灰磚墻的傳熱系數都大于上述節能標準數值。因而,在保有節能理念的前提下,進一步推廣空心磚墻及其復合墻體技術十分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