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司基本資料信息
|
4.2.1基本方法4.2.1.1 表層樣點:將疊加圖斑分成兩大類圖層:一類是耕地、園地圖層;另一類是林地、草地和未利用地(含鹽堿地)圖層;計算疊加圖斑的高程變異系數CV。針對每類圖層分別采用網格法初步確定樣點數量,耕地園地“疊加圖斑”按1公里×1公里規劃1個樣點、林地草地鹽堿地“疊加圖斑”按4公里×4公里規劃1個樣點,初步計算出入樣圖斑數量。確定疊加圖斑中入樣圖斑面積,選定入樣圖斑,并增設圖斑面積小于入樣圖斑面積的土壤類型樣點。利用疊加圖斑高程的變異系數CV大小,確定地形起伏較大(高程變化大)“疊加圖斑”內加密樣點數。入樣圖斑的GIS中心點作為樣點位置。
數據成果。形成土壤類型、土壤理化和典型區域生物性狀指標數據清單,以及土壤退化與障礙數據、特色農產品區域等土壤專題調查數據、適宜于不同土地利用類型的土壤面積數據等。
數字化圖件成果。形成分類土壤普查成果圖件,主要包括土壤類型圖,土壤養分圖,土壤質量分布圖,黑土耕地退化、耕地土壤鹽堿和酸化分布圖,土壤利用適宜性分布圖,特色農產品生產區域土壤專題調查圖等。
文字成果。形成各類文字報告,主要包括土壤三普工作報告、技術報告,土壤利用適宜性(適宜于耕地、園地、林地和草地利用)評價報告,耕地、園地、林地、草地質量報告,黑土耕地退化、耕地土壤鹽堿和酸化、特色農產品區域土壤特征等專項報告。
數據庫成果。形成集土壤普查數據、圖件和文字等、省級、縣級土壤三普數據庫,主要包括土壤性狀數據庫、土壤退化和障礙數據庫、土壤利用等專題數據庫。
樣品庫成果。形成和省級土壤樣品庫,典型土壤剖面標本庫。
樣點現場確認外業調查采樣隊根據統一規劃布設樣點的目標導航,到達預布設目標樣點區域后,在“電子圍欄”范圍內確定樣點點位(中心點),并填報確認樣點的經緯度。
如果預布設樣點的土地已非農用化、土壤受到重大破壞等原因,失去了代表性,可根據周邊的土地利用類型等,重新布設有代表性的樣點,并按《土壤外業調查與采樣技術規范》的要求,完成樣點的變更工作。6.3.2樣點調查信息與填報調查樣點區域的成土條件、土壤利用等信息,填報“調查采樣APP”。所有樣點調查的指標見附表1-1;剖面樣點除調查附表1-1信息外,還需調查附表1-2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