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司基本資料信息
|
起初由H.H.Read在1933年提出的“有各種各樣花崗巖”的名言,事實上,提出的花崗巖分類方案至少有20種(見Barbarin,1990、1999年的總結;以及Frost等人2001年對較常用的分類方法所作的評論)。尤為普遍的分類方案是地球化學和/或稱成因字母分類方案,例如將花崗巖分為S型、I型、M型、A型和C型等(S型為由沉積巖改造而成的花崗巖;3、耐凍性:到攝氏零下20時,發生凍l結,孔隙內水份膨脹比原有體積大1/10,芝麻白巖石若不能抵抗此種膨脹所發生之力,便會出現破壞現象。I型為巖漿起源;M型為地幔來源;A型為無水花崗巖;C代表紫蘇花崗巖);或者分為鈣堿性、堿性、過堿性、過鋁和鋁質花崗巖等;或者根據構造背景分為“造山”花崗巖(大洋和大陸火山弧;大陸碰撞帶),“后造山”花崗巖(造山期后的隆起或塌陷區),以及非“造山”花崗巖(大陸裂谷、熱點、洋中脊、大洋島)等。
芬蘭地質學家蓋多林(Gadolin,1858)是首一個描述布蘇薩利(Pusunsaari)拉道格(Ladoga)湖北部巖穹構造的人。據他的意見,巖穹構造是花崗巖巖體山下面侵入到了片麻巖建造,上部接觸面傾角較緩,向下角度逐漸增加而被侵入建造保持平緩并由核部向外傾斜度減小。磨光板材:石材表面經過精磨和拋光加工,表面平整光亮,花崗巖晶體結構紋理清晰,顏色絢麗多彩,用于需要高光澤平滑表面效果的墻面、地面和柱面。1951年愛斯柯拉關于巖穹做了如下解釋:“正如在我1949年的論述文中所總結的,事實表明,花崗巖化作用在加入大量鉀質和體積增加的情況下,特別改造了巖體的邊緣部分,而使古老侵入體隆起穿入巖穹之中”。
花崗巖是一種分布廣泛的巖石,各個地質時代都有產出。形態多為巖基、巖株、巖鐘等。在成因方面,有人認為花崗巖是地殼深處的花崗巖漿經冷凝結晶或由玄武巖漿結晶分異而成。也有人認為是區域變質和交代作用所引起的花崗巖化作用的結果。花斑石:又叫五音石,呈紫紅色或黃褐色,表面帶有斑紋,質地較硬,花紋華麗,多用于重要宮殿,制成方磚規格,用于鋪地。許多有色金屬礦產如銅、鉛、鋅、鎢、錫、鉍、鉬等,貴l金屬如金、銀等,稀有金屬如鈮、鉭、鈹等,放l射性元素如鈾、釷等都與花崗巖有關。花崗巖結構均勻, 質地堅硬。抗壓強度根據石材品種和產地不同而異,約為1000-3000公斤/厘米。花崗巖不易風化,顏色美觀,外觀色澤可保持百年以上,由于其硬度高、耐磨損,除了用作高等級建筑裝飾工程、大廳地面外,還是露天雕刻的首要選之材加工好的成品飾面石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