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司基本資料信息
|
水蛭,俗名螞蟥,在內陸淡水水域內生長繁殖,是我國傳統的特種藥用水生動物,其干制品炮制后中醫入藥,具有治中1風、清瘀、閉1經、跌打損傷等功效。屬環節動物門,具有很高的醫1藥藥材價值。故而經濟價值很高,以前都是野外自養,現在都是人工培育、養殖,而現在大家所養品種主要是以寬體金線蛭為主,以淡水螺絲(螄)為食。而筆者今天主要給大家分享一下令養殖戶非常頭疼的水蛭“水鼓病”。水鼓病病原體主要是嗜水氣單胞菌,是革蘭氏陰性短桿1菌,屬于細菌一類,弧菌科。
水蛭絕大多數生活在淡水中,有少數生活在海水中,個別種水蛭可生活在陸地。在池塘、湖泊、河流及小溪等有機質豐富的水域經常可發現水蛭的蹤影。水蛭喜歡中性或稍偏堿性的水域,不適應酸性水域。由于生態環境的變化,在干涸的河道內水蛭可潛人水底而穴居,甚至在自身體重失去40 %的情況下,也能生存。有一些蛭類可營水、陸兩棲生活。還有很少數蛭類可在陸地潮濕的叢林中生活,例如山蛭等。有相當一部分蛭類營半寄生生活,少數蛭類營肉食性的生活。
水蛭養殖池可在房前屋后挖一寬3米、深1米、長度不限的水池,或利用池塘、水溝及低產田等地挖溝起埂成連溝式的養殖場,溝寬3米,埂寬40厘米、高80厘米,保持水深60厘米即可,兩頭分設進水口和排水口,底部鋪設石塊或樹枝供水蛭棲息。水蛭具有很高的藥用價值,具有散瘀、通經的功效。在臨床上多用于治經閉、血瘀、跌打損傷、瘀血作痛等病癥。所以在養殖好水蛭一定會有很大的經濟效益的。
養殖溫度與密度控制
在三四月間,平均溫度達到10-13℃,土壤含水量為30%-40%,水蛭開始出土,出土后水蛭常躲在溝邊枯草和淤泥纏結成的泥團內。
天氣轉暖后,到田邊、池塘邊活動,有時伸展身體,靜伏于水溝內,頭端迎著進水水流,平日密集在沿岸帶的水生植物上。
水蛭的放養密度可根據氣溫的高低和水面的大小來決定。一般每畝水面早春期間投入種苗20公斤左右為好,到秋季可收獲鮮晶水蛭1000公斤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