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司基本資料信息
|
變頻技術可有效控制電機速度,具有調速范圍廣、調速精度高、動態響應快等優勢;
●運行速度可調:變頻技術在調整輸出頻率的同時按照比例調整輸出電壓,從而改變電機轉速,實現無級調速;
●加速可控:變頻調速能夠在零速狀態下啟動,并按照需求進行相應的加速,加速曲線可根據設計需求變動選擇;
●轉矩可控:原有的工頻狀態下,電機只能通過檢測電流值或熱保護來對電機進行控制,而變頻控制可設置的轉矩值來調整電機動作。
●采用微機控制技術對變頻器進行控制,可實現多種傳動調速功能:各種頻率設定和執行、啟動、運行方式選擇、轉矩控制設定與運行、加減速設計與運行、制動方式設定和執行,使變頻技術更加智能,應用領域更加廣闊。
在人工制冷開始發展以前,人類已經知道利用天然冰雪在簡易的設備中保持低溫條件,即利用天然冷源。在中國,約在3000年前已使用天然冰保藏食品,公元世紀《詩經》中就有關于貯存和用天然冰冷藏食品的詩句。直到現代,人們仍然在應用冰、雪和地下水等天然冷源。用天然冰或人造冰冷卻的冷藏裝置,只能達到有限的低溫,技術條件和衛生條件較差,難以滿足多方面的要求。現代的制冷裝置都是應用制冷機來冷卻。
1834年,美國的J.珀金斯試制成功人力轉動的可以連續工作的制冷機。1844年,美國的J.戈里試制了用空氣為工質的制冷機,用在醫院中制冰和冷卻空氣。1872~1874年,D.貝爾和C.von林德分別在美國和德國發明了氨壓縮機,并制成了氨蒸氣壓縮式制冷機,這是現代壓縮式制冷機的發端。19世紀50年代,法國的卡雷兄弟先后研制成功以硫酸和水為工質的吸收式制冷機和氨水吸收式制冷機。1910年出現了蒸汽噴射式制冷機。1930年出現了氟利昂制冷劑,促進了壓縮式制冷機的迅速發展。1945年,美國研制成功銀吸收式制冷機
一、用一根新銅管作為合適充注連接管,用它連接系統上的充注閥和媒瓶上的接頭;
二、在每次用連接管連接滿瓶冷媒時,應該對其進行吹洗,換瓶時間越快越好,可以減少冷媒損耗;
三、充注過程中做好防止潮濕空氣進入系統措施;
四、充注量要正確適量,在蒸發器視鏡中可見到冷媒液位;
五、在初次充注冷媒后要觀察液位并做好記錄;
六、抽冷媒或冷媒充注過程中,應運行冷凍、冷卻泵,讓冷卻水、冷凍水循環,避免管束中被冷液體結冰而脹裂銅管,當冷媒充注量在2/3以上時可開啟主機,在運行中充注;
七、在冷凝器與蒸發器之間達到壓力與溫度平衡時,檢查冷媒液位(此時間一般在壓縮機和水泵停運行4小時以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