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司基本資料信息
|
火災報警控制器
性能參數
能以兩總線制方式掛接本公司生產的EIN70系列智能感煙、感溫火災探測器,亦可通過智能非編碼探測器接口(中繼模塊)連接接非編碼感煙、感溫探測器,接收探測器的火警信號。
具有4個獨立的滅火控制區,每個分區的氣體輸入輸出模塊具有選擇閥輸出、聲光輸出、放氣燈輸出,區控板具有放氣閥輸出,能根據各分區的火警信息和噴灑狀態,自動啟動聲光報警器、選擇閥、放氣閥、放氣燈等設備;每個區具有1個緊急啟動按鈕,可直接啟動放氣閥。
警報裝置一般用警鈴和聲光報警器,一些機房氣體滅火工程中將警鈴和聲光報警器安裝在出口外,顯然是警吉外面的人員'機房內發生火災',而機房里面的人卻不被警告,實際上防氣指示燈的警告作用在重復設置。的辦法是:在機房內同時設置警鈴和聲光報警器,其中警鈴是用來告知機房區域有火情,即兩種探測器中一種已經動作,而聲光報警器響時告知火災已經被系統確認并且處在噴放階段。在出口外并聯一個警鈴,里外同時響,并且在門外設置'放氣指示燈'。這樣一來即警告了機房內的人又警告了機房外的人,使得火情發展進度被準確認知,有利于整個機房的滅火和人員疏散工作。
與世界上先進工業國相比,我國火災報警產品起步較晚,在1975年開始技術引進和研制投產,并于1979年開始自行研制、規模生產投入市場。產品大多數為多線制(n+1)和電位信號傳輸方式,消防聯動基本上是多線制的硬件組合,無災誤報幾乎成為當時國內廠商的共同難題。
80年代我國有些廠家采用了技術引進,聯合研制,使產品在技術、質量方面有了改進與提高。90年代一方面出現了國內外聯合建廠、技術引進和外商在中國獨資辦廠,另一方面許多國際廠商和分包商帶著先進產品大量涌入了中國市場。
由于在中國市場上國內外生產廠商共有一百多家,因此便形成了包括技術、質量、供貨、服務、價格在內的的競爭
智能化:從傳統型走向全總線智能型,從根本上解決火災報警系統的誤報和漏報。
1994年以后,所有的國際廠商產品先后升級換代為全總線智能火災報警系統。如瑞士 西伯樂斯公司從CS100升級為S11;美國新普利斯從2120升級為4000;日本能美公司從R12升級為R21Z;日本日探公司從F-1升級為F-3。又如美國江森公司的2020,霍尼威爾公司的FS90,英國GENT的3400,英國ZITTON的ZP-5,德國安舍的8007/8,西門子公司的西格瑪系統。
例如JF-998系統其技術特點:控制器采用積木式模塊化設計,可以根據實際工程規模方便地增減;二總線上采用了先進的傳輸技術,包括電壓和電流兩種傳輸方式,并用對返回信號采用動態環境補償措施,從而提高了抗干擾能力,二總線的布線長度可以達到2000m;在控制器各單元之間以及聯網的多臺控制器之間采用了內部和外部兩個CAN總線進行連接;探測器采用軟編址方式,取消了撥碼開關,具有內置動態調零能力,能夠自動修正環境造成的本底漂移;控制模塊本身不需要除二總線以外的供電,可以與所控制的設備實現完全的電隔離(包括外控和設備動作回答),從而大大提高了控制模塊的抗干擾能力等,這些技術與國際接軌,縮短了與的技術和產品的差距。
可見智能化是國內外廠商產品技術升級的主要標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