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司基本資料信息
|
冷鮮肉是將屠宰后的牲畜迅速冷卻,讓肉一直處于低溫(0~4攝氏度)的狀態。
迅速冷卻這個環節,使得冷鮮肉比鮮肉、冷凍肉都衛生、保鮮。這是因為:
1. 在自然條件下,剛殺好的豬在1小時內微生物即可翻倍繁殖。迅速冷卻,可盡可能地減少微生物滋生。微生物少了,對人體的威脅也就小些。
2. 迅速冷凍,使得冷鮮肉在常溫條件下暴露的時間短,所以更保鮮,尤其是在高溫天。
其實,從宰殺到上市,冷鮮肉一般已經儲存了13個小時左右,肉本身已經經歷了由軟變硬再變軟的過程,肉色呈嫣紅色,顏色澤紅潤,手感比鮮肉略硬,表面看著發干,沒有過多的水分。
從肉質上看,新鮮肉酸味重、雜汁多;而冷鮮肉進行了排酸處理,肉體內的水分和污血基本上都被清除了,因此肉味會鮮美些。
總的來說,比起鮮肉和冷凍肉,冷鮮肉既衛生、新鮮,口感又好,價格自然比較貴。
在這劈馬喂柴的季節,各類蔬果價格慢慢回調,然而豬肉的價格卻依舊任性又堅挺,跟“便宜”這倆字木有一毛錢關系,甚至還在繼續上漲……如今的豬肉價格已經達到了歷史超高水平,有的地方高達28.6/公斤的豬肉,讓二師兄愛好者們紛紛感慨,這年頭,嘴饞了吃一斤肉,心頭就疼掉一斤肉,體重守恒苗條身材不是夢……
不僅消費者看著豬肉貴,連批發商也有些吃不消,畢竟生豬批發價格比去年同比漲了50%,已經打敗了豬肉貴如金的2008年……現在,二師兄可能是只鉆石豬。
在發達國家的超市,肉品類的銷售額要占總銷售額的15%左右,由此可見肉品類在超市銷售商品中的地位。在面對面的銷售中,銷售人員可以將商品的有關特征直接告訴顧客,而超市實行的是顧客自助式銷售,只能通過一定的陳列形式將商品特征明白無誤地告訴顧客,并使他們產生購買欲望,終達成交易。
現在拿吃過豬肉來說,那不叫個事,但吃過豬肉的人未必見過豬跑。同理,賣過快消品生鮮豬肉的多,但未必都賣生鮮豬肉。冷鮮肉的售價之所以比熱鮮肉和冷凍肉高,原因是生產過程中要經過多道嚴格工序,需要消耗很多的能源,成本較高。基于此,加之眼下眾多黑毛山豬、土豬、低脂豬、等產品擁入京城以及市場搶地盤,結合自己購買豬肉的一點積累與形成的認識,以供正在賣的或準備投身賣的同業朋友們分享!
肥膘、板油的區別,出油率哪一個高?
答:統膘是脊膘、肋膘、腿膘(號膘)等的統稱;板油是豬體腔內附著于腹壁上的脂肪組織,因豬種、豬齡不同,板油的塊形大小、厚薄各有差異。統膘、板油的相同點均是脂肪組織;從出油率上比較,板油的出油率一般要比統膘高10個百分點左右。
為什么有些胸、小排燉熟后有異味(類似騷味)?
答:導致蒸煮后產生異味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1)喂豬的飼料中不飽和甘油酯的存在(特別是在魚粉中存在較多);
(2)消費者購買后冷藏條件不當,導致被微生物污染;
(3)外包裝物有異味,即不適當的包裝;
(4)烹調加工方法不當。
豬身上有異味,如人之汗液味道,是怎么回事?
答:在豬身上常會發現一種與性別有密切關系的洋蔥味或汗臭,這種異味特別常在公豬(尤其是配種過的)中發現。但有時也會在與性別有關的條件中出現。此種異味直接發生于豬體內的分解物或起源于此產物產生的其他物質。
什么是PSE肉、DFD肉?
答:由于豬只在宰殺前受驚嚇、刺激、勞累等緊迫因子造成豬只體溫升高,糖酵解速度加快,乳酸蓄積,ATP發生降解,導致肌肉PH值迅速下降,蛋白質變性,在預冷過程中肉色蒼白,組織松弛,本身持水力下降,并有滲水的現象,這就是我們常說的PSE肉。
當豬只長時間受到緊迫刺激時,如疲勞、運動等,如果在它們恢復肌肉中肝糖貯存量之前就將它們屠宰,將會出現肝糖缺乏,其屠宰后因肝糖的過早耗盡,導致肌肉的PH值較高,而呈現干硬、暗紅現象,這就是DFD肉。
帶筋豬蹄與不帶筋豬蹄從營養上有什么不同?
答:帶筋豬蹄與不帶筋豬蹄不同之處就在于有無蹄筋。由于蹄筋是一種很好的滋補產品,所以從營養上來說,帶筋豬蹄比不帶筋豬蹄要好一些。當然啦,如果你喜歡,你也可以直接購買蹄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