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司基本資料信息
|
灰腹角雉(學名:Tragopan blythii)體長68厘米,猩紅色頸及眉線與黑色頭部成明顯反差的角雉。黃色臉頰裸皮為本種特征。肉垂及肉質角藍色。鱗斑狀的胸、腹部有別于其他角雉。由于臉裸出部和體羽斑紋顏色的不同。共分化為2個亞種,指名亞種臉的裸出部為深藍色,僅見于云南西北部的貢山;藏南亞種臉的裸出部為金黃色,分布于西藏南部、東南部的察隅、錯那、墨脫等地。
主要以植物嫩芽、種子、漿果為食,也吃昆蟲、小蛙等動物性食物。殖期為4-6月。營巢于森林中的樹上。
瘤鴨(學名:Sarkidiornis melanotos) 大型鴨類,個體較綠頭鴨大,體長48-60厘米,體重大可達2.5千克。雄鴨上嘴基部有一膨大的黑色肉質瘤,頭、頸白色,綴有帶紫色金屬光澤的黑點,尤以頭頂至后頸為密集,從而在從頭頂至后頸形成一條閃紫色金屬光澤的黑色縱帶。上體黑色,具藍綠色和紫色光澤。白色,兩脅具淡灰。雌鴨嘴基無肉質瘤,個體較雄鴨小,余同雄鴨。棲息于林木稀疏的開闊森林和森林附近的湖泊、河流、水塘和沼澤地帶。常成數十只的大群活動,非繁殖季節亦集成上百只的大群。善游泳,游泳輕快而敏捷,尾抬得較高。主要為青草、草葉、稻谷、植物種子等植物性食物,也吃蠕蟲、水生昆蟲。分布于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區和馬達加斯加、斯里蘭卡、印度、孟加拉國、緬甸、泰國、中南半島南部和南美洲東北部。
藍馬雞(學名:Crossoptilon auritum)是珍稀名貴的禽類,羽毛美麗,可作裝飾用,頭側緋紅,耳羽簇白色、突出于頸部頂上,通體藍灰色,中央尾羽特長而翹起。尾羽披散下垂如馬尾,故名藍馬雞。
喜歡生活在高山寒冷地區,棲息于海拔較高的2000-3000米的叢密云杉、橡樹林內,山柳、臘梅灌木叢間,秋后隨著雪線下移,而遷到有水的山谷或開闊的灌叢草原。喜歡10-30只成群地生活在一起,一般多在拂曉開始活動,到樹林中間覓食,主要以植物性食物為主,邊吃邊叫,此起彼伏,其聲粗而洪亮;中午便隱匿于灌木叢中,很少出來活動,直到傍晚才又活躍起來;夜間結群于枝葉茂盛的樹上,它不飛而是跳,由低枝跳到更高的樹枝,一直跳到接近頂端的樹枝上為止。
高鼻羚羊(學名:Saiga tatarica):別名賽加羚,屬于???。體型中等,體長1.2-1.7米,背部黃褐色,臀部、尾、腹部白色,夏毛短而平滑;冬毛色淡、濃密且長;四肢較細;鼻骨高度發育并卷曲,內布滿毛、腺體和粘液管,每個鼻孔中均有一特殊具粘膜的囊,可使吸入的空氣加熱并變得更加濕潤,以適應高原寒冷環境,同時也與靈敏的嗅覺有關。因鼻部特別隆大而膨起,向下彎,鼻孔長在,因而得名“高鼻羚羊”。僅雄性具角。
棲息于荒漠、半荒漠地帶。結成小群生活,有時形成數百甚至上千只的大群遷移。冬季多在白天活動,夏季主要在晨昏活動。善于奔跑,速度快,且有耐力。于秋未冬初發情交配。雄性間有激烈的爭雌現象。由于是為名貴藥材,長期遭到大量捕殺,中國的種群已經,原分布于俄羅斯南部、蒙古國及中國新疆北部,現僅見于俄羅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