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司基本資料信息
|
在總線中傳送的報文,每幀由7部分組成。CAN協議支持兩種報文格式,其獨有的不同是標識符(ID)長度不同,標準格式為11位,擴展格式為29位。
在標準格式中,報文的起始位稱為幀起始(SOF),然后是由11位標識符和遠程發送請求位 (RTR)組成的仲裁場。RTR位標明是數據幀還是請求幀,在請求幀中沒有數據字節。
控制場包括標識符擴展位(IDE),指出是標準格式還是擴展格式。它還包括一個保留位 (ro),為將來擴展使用。它的較后四個位用來指明數據場中數據的長度(DLC)。數據場范圍為0~8個字節,其后有一個檢測數據錯誤的循環冗余檢查(CRC)。
應答場(ACK)包括應答位和應答分隔符。發送站發送的這兩位均為隱性電平(邏輯1),這時正確接收報文的接收站發送主控電平(邏輯0)覆蓋它。用這種方法,發送站可以保證網絡中至少有一個站能正確接收到報文。
報文的尾部由幀結束標出。在相鄰的兩條報文間有一很短的間隔位,如果這時沒有站進行總線存取,總線將處于空閑狀態。
CAN總線上節點較多的時候,節點經常會出現故障,這種情況要具體分析總線上的狀況了,因為有多種可能性導致這種情況。,比如接收節點將該節點的數據過濾掉了,或者總線上有幾個ID比該節點小的節點在發送數據,由于仲裁導致數據發不出來。
如果你問我如何分析故障原因?其實這個很簡單,你看看ZLG的,就知道了。增加CAN接口電氣隔離
干擾不但影響信號,更嚴重的會導致板子死機或者燒毀,所以接口和電源的隔離是抗干擾的一步。隔離的主要目的是:避免地回流燒毀電路板和限制干擾的幅度。如圖5所示,未隔離時,兩個節點的地電位不一致,導致有回流電流和產生共模信號,CAN的抗共模干擾能力是-12~7V,超過這個差值則出現錯誤,如果共模差超過±36V,燒毀收發器或者電路板。
CAN 總線從誕生之初就憑借著其優良的實時性與可靠性迅速發展成為現場總線的先進者,但它仍存在一些缺陷。CAN 總線通信采用載波無損的仲裁技術,在網絡負載較小時,CAN 總線實時性可以滿足各方面的需求,但隨著網絡負載不斷增大,信息在總線上碰撞的概率也隨之增大,如果繼續使用基本的 CAN 協議,優先級較低的信息發送的實時性就會受到影響,網絡負載到達一定程度后甚至會退出總線競爭。CAN總線協議采用靜態固定優先級分配方式,這樣不同優先級的信息就很難公平的共享總線使用權,這些缺陷成為制約其進一步發展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