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司基本資料信息
|
一、結構區別
熱管和板式煙氣換熱器比較直觀的區別就是結構, 一個內部采用管狀元件,另一個內部采用壓制的波紋板進行換熱器,所以兩者在占地面積上也有細微差異,適合不同的施工場地。
二、工作原理不同
熱管煙氣換熱器一般由管殼鋼制密封管殼組成,換熱時熱管受熱側吸收高溫熱量,通過熱管壁傳給管內工質,吸收后沸騰蒸發,轉化為蒸汽,在壓差作用下至放熱側后冷卻,并向外放出汽化潛熱如此進行換熱。
板式煙氣換熱器想對簡單些,波紋板片上有壓制形狀,板片間的縫隙形成寬窄兩種流道,冷熱介質由不同流道進入,隔著管壁進行換熱器,整個換熱過程是比較迅速的。
三、設備特點不同
熱管煙氣換熱器在進行換熱時,通過在全封閉真空工作的蒸發與凝結來傳遞熱量,導熱原件具有較好的導熱性,和等溫性,冷熱兩側的傳熱面積可以任意改變等特點。而且熱管的結構下,流體的助力損失較小,煙氣不泄露,沒有附加動力消耗,后期的維護費用比較低。
換熱器又稱熱交換器,簡單來說就是為了滿足生產、生活的需要,進行熱量傳導的設備。在制藥領域中,由于換熱器對能量的利用率較高,有利于降低能耗,符合“節能環保”概念,因此換熱器的市場需求不斷增長。
換熱器的發展歷史悠久。據了解,30年代初,瑞典制成螺旋板換熱器。接著英國用釬焊法制造出一種由銅及其合金材料制成的板翅式換熱器,用于飛機發動機的散熱。30年代末,瑞典又制造出臺板殼式換熱器,用于紙漿工廠。60年代左右,由于空間技術和科學的迅速發展,迫切需要各種能緊湊型的冷卻器,再加上沖壓、釬焊和密封等技術的發展,換熱器制造工藝得到進一步完善,從而推動了緊湊型板面式換熱器的蓬勃發展和廣泛應用。此外,自60年始,為了適應高溫和高壓條件下的換熱和節能的需要,典型的管殼式換熱器也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
目前,我國市場上換熱器的種類繁多,若按其傳熱面的形狀和結構進行分類可分為管型、板型和其他型式換熱器。其中管型換熱器又可分為管殼式換熱器、套管式換熱器、蛇管式換熱器;板型換熱器可分為板式換熱器、板翅式換熱器、板殼式換熱器、螺旋板式換熱器。
堅持從實際出發,多措并舉,宜電則電、宜氣則氣、宜煤則煤、宜熱則熱——在北方清潔取暖“四宜”原則中,煤炭占據一席之地,與氣、電一道,共同承擔著改善大氣環境質量、確保群眾溫暖過冬的重任。不過,區別于過去的劣質散煤,現在要推廣的是煤、蘭炭、潔凈型煤等“好煤”。
從技術角度來看,經過改性加工,“潔凈煤”的揮發分、含硫量等主要質量指標均有改善。只要與適當的爐具匹配使用,燃燒時、無味、無塵,潔凈煤取暖即可實現燃燒、清潔排放。從政策角度來看,早在2013年,印發的《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就提出“鼓勵北方農村地區建設潔凈煤配送中心,推廣使用潔凈煤和型煤”。生態環境部、國家能源局等主管部門也已明確,對于不能通過清潔取暖替代散燒煤的偏遠山區等,可利用“潔凈煤+節能環保爐具”等方式替代散燒煤;對于已完成清潔取暖改造但尚未得到一個采暖季運行檢驗的,采取清潔煤兜底保障“雙保險”的方式。
破除,關鍵在于對癥下藥、施策。
表面上看,潔凈煤取暖需求旺盛、用量可觀,但究竟選什么煤、用什么爐,實際主要是由地方拍板。換言之,替老百姓作了選擇,上面推什么、底下用什么。
既然如此,煤和爐的選擇均要有據可循。潔凈煤生產、供應要達到哪些指標參數,與之相配套的爐具應滿足哪些準入門檻,二者如何合理匹配才能發揮作用……在招標環節,這些都是事關潔凈煤取暖改造質量的關鍵問題,應該首先予以明確。嚴控質量,才能為老百姓選出真正的好煤、好爐,而不是一味追求改造數量。
目前,北方仍有相當一部分地區暫無條件實施氣、電代煤。這意味著,至少在一段時期內,潔凈煤取暖仍有較大市場需求。群眾冷暖無小事,潔凈煤取暖改造只有把好質量關,嚴防埋下質量隱患,才能充分發揮好其在民生供暖中的兜底作用,也才能為行業自身生存和發展贏得更大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