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司基本資料信息
|
次在溶金方面的應用
發布時間:2015年5月5日
近年來,國外的黃金非浸出劑研究特別是用、碘回收的濕法冶金過程的研究較多,但在國內報道很少。用碘碘化物溶液浸出含金礦石中的金具有浸出速度快、金浸出率高、能在中性條件下浸出等優點,是一種非常有前途的金的非浸出方法。但是碘的價格相對較高,因此,降低碘用量或用廉價的氧化劑碘化物溶金研究對實現工業生產具有重大意義。作者用遼寧五龍金礦四道溝分礦的金礦石為原料,以相對廉價的次氯酸鈉作為氧化劑,進行了OCT—T體系的浸出實驗。
1)影響OC1-I浸金體系的主要因素有:次氯酸鈉用量、碘化鉀濃度、礦漿PH值、反應時間。在浸金過程中次氯酸鈉用量對金浸出率有很大影響,過量時浸出率反而下降,為保證金浸出率,控制次氯酸鈉用量是必要的。
探究不同用量次氯酸鈉對氧化淀粉結晶度的變化
對于次氯酸鈉來說,PatelK,MehtaHV認為次氯酸鈉容易滲透到淀粉顆粒的深處,在淀粉的低結晶區發生氧化作用,并使分子斷鏈,從而引起淀粉分子的解聚。研究表明次氯酸
鈉可以按以下4種方式隨機地氧化淀粉:a.將直鏈淀粉與支鏈淀粉分子中的還原性醛基氧化成羧基。一般來說,醛基比羥基更容易氧化,因此淀粉分子中的醛基首先氧化成羧基是可能的。天然淀粉中醛基是非常少的,但由于水解和氧化斷裂的發生,會形成附加的醛基,它們被氧化成羧基;b.C6碳原子上的伯羥基被氧化成羧基,生成糖醛酸鏈;c.C2,C3及C4碳原子上的仲羥基被氧化成酮基;d.烯二醇基被氧化成醛基。在C2、C3及C6位置上發生的羥基氧化反應,對終的氧化淀粉的性能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本研究以玉米淀粉為原料,以次氯酸鈉作為氧化劑來制作氧化淀粉。通過測定氧化淀粉羧基含量和X射線衍射圖譜(XRD),分析次氯酸鈉氧化淀粉轉化率,以及對淀粉結晶方面的影響。為次氯酸鈉氧化淀粉制備和應用提供參考。
次氯酸鈉與對樹莓種子萌發的影響
與次氯酸鈉處理對種皮具有腐蝕和劃傷作用,但、次氯酸鈉對生物體具有腐蝕性,使用不當會灼傷種子,因此與次氯酸鈉的處理時間和濃度是打破種皮障礙、提高種子萌發率的關鍵。迄今為止,國內外對應用的報道較多,并且比較,但對次氯酸鈉的應用報道,而且國內未見報道。本試驗以樹莓種子為材料,在前人的基礎上,使用與次氯酸鈉混合處理的方法破除樹莓種皮障礙,提高樹莓種子的萌發率,提出促進樹莓種子萌發的有效措施,為今后樹莓育種工作奠定基礎。
提高次氯酸鈉溶液穩定性的方法
1、控制次氯酸鈉溶液的酸度
次氯酸鈉溶液的pH對其穩定性有很大的影響。一般pH在12以上,次氯酸鈉溶液相對較穩定,體系中有效氯的變化較小;當pH超過12.6時,次氯酸鈉溶液有效氯含量隨貯存時間的延長下降較少,穩定性較好。如將有效氯質量濃度為7994mg/L的次氯酸鈉溶液分別調節pH為4.0,7.0,10.0和13.0,并置于密閉容器內在常溫下貯存186d,結果顯示pH=4時有效氯下降率為68.43%,而pH=13時下降率僅為9.63%。所以,提高溶液的pH或堿度可明顯提高次氯酸鈉溶液的穩定性。一般地,在生產中將次氯酸鈉溶液中的余留堿量控制在0.5%左右,也可采取加入適量的碳酸鈉或碳酸氫鈉作為溶液穩定劑的方法,增加溶液的穩定性。這主要是由于增大pH,即增大了堿的濃度,從而抑制了H+對分解反應的催化作用(對ClO-的極化作用),降低了次氯酸鈉的分解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