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司基本資料信息
|
國家衛健委要求第 I 類,第二類消毒產品需要自行或委托第三方進行健康和安全評價,合格的消毒產品可以在市場上銷售。衛生安全評價項目包括:消毒劑檢測項目、消毒設備檢測項目、指示檢測項目、殺菌物品包裝檢測項目、抗(抑制)菌制劑檢測項目。
全類消毒劑檢測
胍消毒劑、季銨鹽消毒劑、碘消毒劑、二氧化氯消毒劑、過氧化物消毒劑、酒精消毒劑、酚消毒劑、消毒劑等新消毒劑
消毒劑應用領域
手、皮膚、粘膜、餐具、蔬菜水果、生活用水、游泳池水、醫院污水、氣體、用品(殺菌及高水平消毒、中水平消毒、低水平消毒)一般物體表面及面料等。
檢測衛生用品
女性月經衛生用品、尿布等糞便衛生用品,其他一次性衛生用品
抑菌劑檢測
皮膚抑菌劑、粘膜抑菌劑
(1)理化性質
次氯酸水是一種無色透明液體,pH在4.0-7.0,氧化還原電位在1000 mv以上。在室溫、密閉、避光的條件下穩定性較好。在敞開、不避光的條件下,可分解為氧氣、水和氯離子,故無有害殘留。
(2)對微生物的殺滅作用
次氯酸水能殺滅各種微生物,包括細菌繁殖體、病毒、真菌和芽孢等。應用懸液殺菌試驗,消毒劑與菌懸液比例為100:1時,有效氯含量為50ml的次氯酸水,在室溫下對彎曲、大腸、綠膿、金黃色、MRSA、白癬菌、革蘭氏陰性需氧的殺滅時間均小于15s;在40℃時,對黑曲霉菌、枯草菌黑色變種芽孢的殺滅時間小于30s。同樣在室溫條件下有效氯含量50mg/L的次氯酸水15s即對病毒、諾如病毒滅活。添加有機物的懸液法定量殺滅試驗,有效氯含200mg/L的次氯酸水10min-20min對枯草菌黑色變種芽孢的殺滅對數值大于5。
消毒效果評價:評價對象
消毒效果評價對象包括物體表面和空氣。對環境或/和物品消毒時,應進行物體表面消毒效果評價;對空氣消毒時,應進行空氣消毒效果評價。
消毒效果評價:評價指標
1、物體表面現場消毒效果用自然菌或指示微生物殺滅率進行評價,空氣現場消毒效果用自然菌殺滅率進行評價。
2、指示微生物抵抗力應與新型冠狀病毒相當或更高、易于培養且符合實驗室生物安全和的要求。根據新型冠狀病毒對消毒因子的抗力選擇指示微生物,化學消毒時,可選用金黃色(ATCC 6538)和大腸(8099);如有特殊要求,也可選用脊髓灰質炎病毒Ⅰ型(poliovirus-Ⅰ,PV- Ⅰ)株作為指示微生物。物理消毒時,應根據消毒因子特性,選擇符合上述要求的指示微生物。
3、常溫現場消毒時,預防性消毒效果評價選用自然菌;疫源地空氣消毒效果評價選用自然菌,疫源地物體表面消毒效果評價選用指示微生物。低溫現場消毒時,物體表面消毒效果評價選用指示微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