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司基本資料信息
|
如果修補面積很大而且很深,則需用草根灰先填補約2厘米厚。一至兩天后,待草根灰與底灰黏牢,并且開始變硬時,再補第二層灰。依此類推,直至到合適的層次。補的草根灰不能太厚,因為它又濕又軟,過厚則不易定型而且容易落灰,甚至將上一次補的灰都拉扯脫落。z后還要添加一層紙筋灰,細化雕塑表層。3、楹聯楹聯通常作為點景的裝飾,用于照壁的兩側,或洞口的兩側。
灰塑是廣東傳統建筑特有的室外裝飾藝術。它以石灰為主要材料,拌上稻草或草紙,經反復錘煉,制成草根灰、紙根灰,并以瓦筒、銅線為支撐物,在施工現場塑造,待干后再涂上礦物顏料而成。
廣州仁威廟
建筑特色
仁威廟平面略呈梯形,坐北朝南,廣三路深五進,另有偏東一列平房。進建筑,當中為主體建筑,東、西為配殿,第四進為齋堂,第五進為后樓。沿著南北中軸線,依次為頭門、正殿、中殿、后殿和后樓,左右為東、西序。頭門面闊11米,深8米。門外兩側各立一花崗巖石柱,柱頭雕有石獅子,柱身雕祥云和二龍戲珠,線條流暢,形象十分生動,俗稱為“龍柱”。現從事灰塑工藝的藝人,在花都乃至珠江三角洲地區已不多見,這種民間工藝亟須珍視保護,使傳統的灰塑工藝在建筑業上傳承人邵耀波,1921年出生于花都,15歲便開始跟隨舅父王席堂到廣州各祠堂、廟宇或富家大宅學習灰塑技藝。
主體
主體建筑東西闊40米,南北深54~60米.是磚木混合結構。屋舉9架梁,房頂是5級疊階梯形的風火山墻,上蓋綠灰筒瓦,采用藍色琉璃瓦剪邊。屋頂正脊和兩側山墻頂的瓦飾陶塑人物、脊飾亭臺樓閣和舞臺戲曲人物都是清代廣東佛山石灣文如壁店燒制。
灰塑是廣東傳統建筑特有的室外裝飾藝術。它以石灰為主要材料,拌上稻草或草紙,經反復錘煉,制成草根灰、紙根灰,并以瓦筒、銅線為支撐物,在施工現場塑造,待干后再涂上礦物顏料而成。
寺內布有天池一局,獨具匠心,既無走水涵道,又無排水顯溝,而用鵝卵石鋪砌成八卦圖案的池底,從不溢漲雨水,一種難以尋覓的小小草,長年稀落生長在石縫之間,據說可以入藥。墻上詩書壁畫,匾額皆出自名家,脈脈流風,因而聞名遐邇。墨寶“眾薌國”堂匾,是清代貢生郭銅君所書,盛傳當時是用舊衣布捻成團蘸墨汁代筆寫就的,鐵畫銀鉤,蒼勁飄逸,稱之為神來之筆。1、照壁照壁是建筑入口(院門入口)對面的裝飾墻面,主要作用在于遮擋大門內外的景物,美化大門的出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