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司基本資料信息
|
混凝土拌制、運輸和卸料過程中的措施
在混凝土拌制時就應采取措施控制混凝土的溫度,通過控制混凝土的溫度來控制附加水量,降低坍落度損失速度,減少塑性收縮開裂。在這一階段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通過使用減水劑或以粉煤灰取代水泥來減少水泥用量。在澆筑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增大骨料粒徑。同時,向骨料堆中灑水,以促進蒸發(fā)冷卻來降低混凝土的溫度;如果用冷水(如地下水或井水)濕潤,則冷卻效果會更好,在濕度較高時尤其如此。
2 如果混凝土拌合物需要較長距離的運輸,可用緩凝劑來控制凝結時間,但應保證緩凝劑的摻量正確,對于水下混凝土工程尤其重要。如果需要較高的坍落度,應當使用g效減水劑。有些g效減水劑產生的高坍落度能夠維持2h。g效減水劑還能夠減小拌合過程中骨料顆粒之間的摩擦,減緩運輸攪拌機拌合筒中的熱積聚。在溫度高、濕度大的季節(jié)里要長距離運輸混凝土時,可考慮運輸攪拌車的延遲攪拌,使之在到達工地時仍處于攪拌狀態(tài)。
3 在可能時,應作好計劃,以避免在日z高氣溫時澆筑混凝土。在干燥的條件下,晚間澆筑的混凝土受風和溫度的影響相對減少。除按設計量加拌合水以調整規(guī)定的坍落度外,不應在工地上另加拌合水。
混凝土澆筑順序
1.澆筑墻、柱等較高構件時,一次澆筑高度以混凝土不離析為準,一般每層不超過500mm,搗平后再澆筑上層,澆筑時要注意振搗到位使混凝土充滿端頭角落。
2.當梁、板、柱、墻一起澆筑時,先澆墻、柱后澆梁、板,在澆筑與柱、墻連成整體的梁和板時,應在柱和墻澆筑完畢后停歇1~1.5小時,使其獲得初步沉實,再繼續(xù)澆筑。
3.大體積混凝土澆筑時,混凝土澆筑應采取分層澆筑的方法,每層澆筑厚度不超過500mm,但分層澆筑時應在下一層混凝土初凝之前將上一層澆筑完畢。
4.變截面結構澆筑時,應先澆較深的部分,靜停1-2h后再澆筑較薄的部分。
5.樓梯段混凝土自下而上澆筑,先振實底板混凝土,達到踏步位置與踏步混凝土一起澆筑,不斷連續(xù)向上推進,并隨時用木抹子(木磨板)將踏步上表面抹平。樓梯混凝土宜連續(xù)澆筑完成。
澆筑混凝土運輸方式常見的有兩種,分別是罐裝吊運和泵送,混凝土輸送泵又被叫作混凝土泵,由泵體以及輸送管組合而成,是一種利用壓力連續(xù)順著管道輸送的機器,主要用于房屋、橋梁和隧道的建造,通常分為閘閥混凝土泵和S閥混凝土泵。
澆筑混凝土時的注意事項如下:
1、澆注混凝土時,請勿密集澆注沖擊模板或鋼框架,如果澆注高度超出2M,則應使用串聯(lián)管和滑管排出物料,從排放噴嘴到注入層的無注入高度不應超過1.5M。
2、澆筑時間不得超出五個小時,避免冷縫,冷縫:是指超過上下混凝土層的時間間隔以防止混凝土澆筑過程中的冷縫而形成的施工質量縫。第二混凝土澆筑時間不超過1.5小時,這是正確的,用一根封閉的棒不斷攪拌接頭。
混凝土養(yǎng)護是人為造成一定的濕度和溫度條件,使剛澆筑的混凝土得以正常的或加速其硬化和強度增長。混凝土所以能逐漸硬化和增長強度,是水泥水化作用的結果,而水泥的水化需要一定的溫度和濕度條件。如周圍環(huán)境不存在該條件時,則需人工對混凝土進行養(yǎng)護。混凝土養(yǎng)護方法有:
一、自然養(yǎng)護:分灑水養(yǎng)護與噴灑塑料薄膜養(yǎng)護。前者用草簾等將混凝土覆蓋,經常灑水保持濕潤。養(yǎng)護時間取決于水泥品種,如普通硅酸鹽水泥混凝土不少于7晝夜。后者適用于不易灑水養(yǎng)護的高聳構筑物和大面積混凝土結構等,是將過C?H?Cl樹脂塑料溶液噴灑在混凝土表面,溶液揮發(fā)后在混凝土表面形成一層薄膜,將混凝土與空氣隔絕,阻止混凝土內水份蒸發(fā)保證水泥水化作用正常進行,養(yǎng)護完成后薄膜能自行老化脫落。
二、蒸汽養(yǎng)護:將混凝土構件放在充滿飽和蒸汽或蒸汽與空氣混合物的養(yǎng)護室內,在較高溫度與濕度環(huán)境中加速混凝土硬化。養(yǎng)護效果與蒸汽養(yǎng)護制度有關,它包括: 蒸汽養(yǎng)護前靜置時間、升溫和降溫速度、養(yǎng)護溫度、恒溫養(yǎng)護時間、相對濕度等。蒸汽養(yǎng)護室有坑式、立窯式和隧道窯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