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司基本資料信息
|
金屬表面感應的渦流的滲透深度隨頻率而異,激勵頻率高時金屬表面渦流密度大,隨著激勵頻率的降低,渦流滲透深度增加,但表面渦流密度下降,所以探傷深度與表面傷檢測靈敏度是相互矛盾的,很難兩全。當對一種材料進行渦流探傷時,須要根據材質、表面狀態、檢測標準作綜合考慮,然后再確定無損檢測方案與技術參數。
采用穿過式線圈進行渦流探傷時,線圈覆蓋的是管、棒或線材上一段長度的圓周,獲得的信息是整個圓環上影響因素的累積結果,對缺陷所處圓周上的具體位置無法判定。
旋轉探頭式渦流探傷方法可準確探出缺陷位置,靈敏度和分辨率也很高。
金屬材料屈服強度應該怎么測?
屈服強度是金屬材料發生屈服現象時的屈服極限,也就是抵抗微量塑性變形的應力。對于無明顯屈服現象出現的金屬材料,規定以產生0.2%殘余變形的應力值作為其屈服極限,稱為條件屈服極限或屈服強度。
大于屈服強度的外力作用,將會使零件失效,無法恢復。如低碳鋼的屈服極限為207MPa,當大于此極限的外力作用之下,零件將會產生變形,小于這個的,零件還會恢復原來的樣子。
(1)對于屈服現象明顯的材料,屈服強度就是屈服點的應力(屈服值);
(2)對于屈服現象不明顯的材料,與應力-應變的直線關系的極限偏差達到規定值(通常為0.2%的原始標距)時的應力。通常用作固體材料力學機械性質的評價指標,是材料的實際使用極限。因為在應力超過材料屈服極限后產生頸縮,應變增大,使材料破壞,不能正常使用。
影響屈服強度的內在因素有:結合鍵、組織、結構、原子本性。
如將金屬的屈服強度與陶瓷、高分子材料比較可看出結合鍵的影響是根本性的。從組織結構的影響來看,可以有四種強化機制影響金屬材料的屈服強度,這就是:
(1)固溶強化;
(2)形變強化;
(3)沉淀強化和彌散強化;
(4)晶界和亞晶強化。
沉淀強化和細晶強化是工業合金中提高材料屈服強度的常用的手段。在這幾種強化機制中,種機制在提高材料強度的同時,也降低了塑性,只有細化晶粒和亞晶,既能提高強度又能增加塑性。
影響屈服強度的外在因素有:溫度、應變速率、應力狀態。
隨著溫度的降低與應變速率的,材料的屈服強度升高,尤其是體心立方金屬對溫度和應變速率特別敏感,這導致了鋼的低溫脆化。應力狀態的影響也很重要。
雖然屈服強度是反映材料的內在性能的一個本質指標,但應力狀態不同,屈服強度值也不同。我們通常所說的材料的屈服強度一般是指在單向拉伸時的屈服強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