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司基本資料信息
|
2、降低IT成本
傳統的存儲系統主要通過磁盤陣列(RAID)來實現數據冗余和數據恢復,并且在主機上為每個硬件部分如CPU、內存、網卡、電源、風扇等配備兩個或多個來防止單點失效(SPOF,Single Point Of Failure),如此當某個部件出現故障時,告警機制會通知管理員進行相應故障部件的排查和替換。
云存儲系統則主要采用大量普通主機基于網絡,利用分布式協同軟件,將數據分散存儲于若干通用存儲服務器上,并通過副本或編碼方法進行綜合管理,向用戶提供可靠的統一的邏輯存儲空間,但單臺云主機故障發生概率也相對較高,所以基于云主機、云存儲的容災機制必須開始就被包含在架構設計和每個開發環節中。
根據具體需要采用更為經濟、更具彈性的云存儲進行備份,免去自建數據中心所帶來的硬件購買及維護成本,免去維護各種硬件所帶來的煩惱,實現了對資源的精細化管理,進而減少大部分的災備支出。
在云災備應用環境中,用戶的數據存放在由云服務提供商管理和維護的服務器上,不再受用戶的直接控制,增加了數據的潛在風險。各種因素,如云服務提供商的系統故障、服務器遭遇攻擊、云服務提供商內部人員的泄密或蓄意破壞等,都有可能造成用戶數據的泄密、損壞或丟失。
可以說,數據安全已成為限制云災備在企業中進一步推廣和應用的關鍵因素,而云存儲安全技術則試圖解決云災備服務模式帶來的種種數據安全問題。云災備環境由3個參與方組成:用戶(云災備服務的使用者)、云服務提供商、可信第三方。
中國國內互聯網的穩定性相比美國等國家來說,還有一定的差距。為此在國內推廣云存儲解決方案時,這也是一個難點。現在有些廠家在推廣跟網絡相關的產品時,在合同中都會加一條免責條款:因為網絡故障導致的業務失敗企業概不負責。從這里也可以看出,網絡連接的穩定性會增加云存儲產品的使用風險。為此,很多IT負責大寧愿自己花錢購買設備,將數據存放在企業內部。也不愿意將數據存放在互聯網上。
1、用云搭建異地容災中心
本地物理機房為主數據中心,僅將數據備份到云端。
2、基于公共云的同城災備
將全部系統遷移上云,并部署在同一個地域的兩個不同可用區中,實現系統的同城災備。
3、基于公共云的異地災備
將全部系統遷移上云,并部署在兩個不同的地域中,實現跨地域災備。
4、結合公共云同城災備和異地災備